落实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民建市直一支部委员、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副处长 孙临安反
映:“十一五”期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山西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转方式、调结构取得实质性进展,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循环经济已具雏形。但还存在深层次问题。当前制约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尚未建立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企业在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上拥有很强主动性和自觉性。但在政府层面没有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尚待完善。
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在所有项目建设中,属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多,转变生产方式的少;从事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少。大部分都在拉长煤、焦产业链上做文章,一些企业把目光转向房地产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提升远远不够。
三、畸重型的产业结构短期难以全面转型。2009年山西三大产业比重为6.5:54.6:38.9,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依赖工业中的重工业,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比重偏低。从工业经济内部结构看,2009年,全省轻工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1%。这种长期形成的能源型经济结构、资源依赖型发展方式的格局,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根本转变。产业结构重型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高碳化,成为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需要着重解决的难题之一。
四、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对调结构形成巨大压力。当前,山西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重化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短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迅速转变。同时,山西作为产煤大省,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维持较高的比重,从而带来二氧化碳的较高排放强度。山西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五、工业内部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不少企业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形不成上游下游的经济衔接关系。
六、人才技术瓶颈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的主要手段是依靠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但大部分企业都存在专业人才资源紧缺,关键、核心岗位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年龄老化,30岁以下职工所占比例小,薪酬不合理,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及人才,解决技术瓶颈,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的当务之急。
七、传统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较大。传统企业,特别是大型传统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调整产业结构,在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
八、国有企业负担过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建成时间都较长,设备老化,维修和维护费用逐年增大,低效资产较多,高、精、尖设备较少,技术装备不强,难以适应产品结构的调整。二是企业负担过重,“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三是债务沉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债务及利息,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又影响了企业的银行信誉,阻塞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九、资金短缺问题成为企业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转型发展的最大难题。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可用资金匮乏,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及技改项目建设。
十、政策因素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制约。受2009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等政策的影响,不少行业特别是焦化行业煤源紧缺,煤炭价格也长期处于高位运行,造成企业生产成本过高,与产品价格倒挂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对企业转型发展造成了很大制约。
十一、有关部门办事效率仍有待提高。近年来部门行政效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一些部门行政效率水平过低,特别是在一些项目的审批上,程序繁琐、耗时过长,对企业项目的上马和技术的革新造成了严重影响。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几点建议:
一、要创新思维模式,确立“绿色山西”的理念。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体系,吸引各方力量参与“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的工作;有保有压,奖惩并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通过除旧布新,外引内联,良性互动,形成全社会的强大合力,促进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积极引导扶持,加快支柱产业多元化步伐。一是要尽速确立山西主导发展的具有增长潜力的优势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如装备制造业、化学、机电等产业,注重宣传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其不断发展壮大。二是要鼓励企业加强同各科研院所、院校的联合,利用高科技改造煤、焦、冶金等传统产业,强化对传统产业的新型化改造,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吸纳转化,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三是制定出台配套扶持措施,促进新兴产业、新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发展。
三、分类指导,逐步探索不同的转型模式。有关职能部门应把促进企业转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产业特点,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的转型模式,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予以实施。一是向产业集群整合共赢方向转型;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向自主创新转型;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向品牌经营转型。
四、要从根本上落实人才强国的战略,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人才,而长期以来传统产业占比大,技术含量低,大量资本聚集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和人才匮乏,因此,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首要的就是要引进技术和人才。一是要积极引进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二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模式,为人才成长创造优良环境,使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三是打破区域界限,制定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人才,吸纳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到山西施展才华。四、要树立长远眼光,加大对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学有专长的人进得来、留得住。五是要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对企业技术革新给予大力支持,加大科技贷款政策的落实力度,鼓励校企合作开展科研项目。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把科技要素、工程要素、资金要素、市场要素直接结合起来,使产业技术创新方向和目标的选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五、创新服务方式,搭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平台。一是创造条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二是定期组织企业与银行项目建设洽谈通气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三是加快信用担保、贷款公司等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四是利用创业板上市的机遇,做精做强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上市步伐,建立持续融资机制。
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投资环境和政务环境。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政府形象和制度环境,是体现各地投资环境的“窗口”。要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一是建立职能部门办事承诺机制,将转变发展方式具体化、细致化,落实在制度约束中,建立长效促进机制。二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部门作风转变,对个别部门个别重要岗位尤其是涉及到企业办证、各种减免手续的关键岗位人员实行轮岗,有效解决企业办事难、机关效率低等现象。
七、加强民生保障,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讲,发展不仅要看速度和规模,更要看经济结构是否优化,自主创新水平是否提高,就业规模是否扩大,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人民生活是否改善,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增强。因此,应新增和提高干部政绩考核中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环境保护、医疗保险、教育等社会指标比重,降低生产指标比重,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