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 2015年)的建议
民建太原市委机关干部 王永红反映:全民健身计划(2011 201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对增强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不论目标制定的有多高,措施多得力,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全民健身,而不是发展“精英体育”。现在许多年轻人身体素质在明显下降,除了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外,主要是缺乏体育锻炼,当然也与体育锻炼的成本有关。当花钱健身成为时尚,要想实现全民健身路还很长。只有健身成为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全民身体素质才真正得以提高,真正实现全民健身。
要实现全民健身计划,首先要降低锻炼健身成本,现在许多群众,特别是城市居民,为了进行体育锻炼选择室外跑步这一既能达到锻炼目的又不需要资金支出的锻炼方式,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场地,大多只能选择在马路上进行锻炼,但空气质量、安全又成了问题。这样的体育锻炼效果很可能还不如不锻炼。因此建议:
一、加强体育锻炼场地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训练场所的建设。实现全民健身的起点是学校。现在有许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建校时间长的学校,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校园面积越来越小,学生却越来越多,学生锻炼场地也被挤压的越来越小。为解决学校体育场地问题,地方政府、规划、土地等部门应高度重视,在城市规划中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指标满足校园建设的土地需要,特别是对居民聚居区生源较多,而人均健身面积较小的学校周边的改造规划中,土地要优先满足学校扩建需求。同时对非法或违法挤占、挪用学校土地的应依法严厉查处,还学生一片运动天地。
二、积极开展、推广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武术、广播体操等投入少,见效快的群体项目。有些地区在建设体育设施上热衷于发展高尔夫等投入大、占地多、消费高、参与性差的运动项目,劳民伤财,与全民健身相违背。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投入应放在群众参与性较强、耐用、维护简便、占地少的项目上来。武术投入少易学易练,有着广泛民间基础,是全民健身运动最好的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承方式。解放后我国国民健康素质的快速提高得益于广播体操的推广和普及,最近北京体育广播暂停两年的广播体操音乐将每日播出2次,久违的广播体操又将重新唤起人们参加锻炼的热情。
三、单位应在时间上允许和鼓励职工做工间操,允许利用这十几分钟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推广工间操,是为了活跃职工体育生活,维护职工健康权益。特别是做文案工作的脑力工作者,由于长期久坐、伏案工作,过多地使用电脑、空调,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精神紧张、疲劳、肥胖、颈肩腰腿痛等亚健康状态。通过工间做操来松驰工作人员的大脑神经、缓解其大脑的紧张度,调节视神经,预防因长期使用电脑而导致的近视或防止近视的加深,减轻工作人员久坐而引发的身体疲劳,同时利用做操时间,呼吸室外新鲜空气,更加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免费或低价开放社会公益性体育场馆所、公园等健身场所,节假日开放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操场等供人们体育锻炼和训练。现在一些城市体育场馆向普通居民开放过度市场化运作,居民要想在正规的体育场馆参与健身活动需要支付相当的费用,这无疑增加了居民的健身支出,弱化了居民健身的意愿。对社会公益性体育场馆正当消耗和维护支出,每年的政府预算中要适当予以倾斜,或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可以实行电费优惠,免税收等政策来扶持。对于对外开放的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操场和体育场馆,政府也应予以一定的补贴,确保他们在开放过程中不能因为额外的支出产生怨言,弱化社会公益性。
五、运动员获奖奖励要适度,避免用高额的奖励刺激竞技体育发展,把全民健身变成“精英体育”。把用于奖励的体育经费中的一部分用来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多修建一些体育场,多架一些篮球架、乒乓球台,最大限度的方便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