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民建山西省直第七支部 李 梅反映:目前山西省城镇化水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化发展速度慢于全国发展速度。
二、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正相关,经济实力强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反之亦然;。
三、城镇化地区差异显著,尤其是南北差异和市县差异。
城镇化对于我省来说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走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此建议:
一、加快晋南和晋西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城镇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在山西的城镇化发展中,晋南、晋西地区明显落后于北中部地区,城镇区域结构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为此,要以跨越式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晋南、晋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首先要加大晋南、晋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多方面地动员资金,采取参股、合资等多种方式,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有效地吸引多元资本介入,尽快消除其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为经济起飞奠定良好的条件。其次,要大力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将其做大做强。充分利用这两个地区独特的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红枣、核桃、山楂、柿子等优良果品,使其尽快实现产业化经营。还要大力发展享誉世界的“山西汾酒”产业,将其产品做精做优,以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更大份额。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小城镇建设。
二、实施点的扩张战略。确立和强化中心城市的区域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是协调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中,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等中心城市的扩张在区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山西,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人口、物资、资金、信息等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集约化,将对山西区域有力地融入国际竞争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在推进山西工业化、城镇化中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现今的特大中心城市太原、大同和其他地区中心城市阳泉、长治、运城、临汾、晋中、朔州、晋城、吕梁的区域中心作用。这些城市的中心地位是历史形成的。要通过这些大中城市的扩张,使其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发挥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中心城市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对我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具有带动功能,具有发达的工业和现代大农业,具有繁荣的商贸流通、强劲的旅游产业、发达的社会事业、优美的城市容貌和优异的生态环境以及多样化的文化生活,从而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三、实施分块战略。根据山西的自然地理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历史习惯等,要紧紧围绕“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空间布局大城市圈。 根据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应重点实施以下几项战略任务:
一是促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加快发展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强化这一全省镇体系的组织核心;
二是充分发挥晋东南长治“1+5”城镇群、晋南临-运城、晋北大同-朔州等其他城镇组群的带动力,构建山西“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空间布局框架,加强区域内各城镇群之间的协调,发挥区域发展的凝聚力;
三是着力建设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大同、朔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城市间的协作与联系,统筹城镇及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坚持科学规划,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是加强政策引导,围绕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按照“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形成带动山西城镇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依托全省“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和“大”字铁路构建包括公路、铁路、桂东交通、民航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创新文化生态机制,构建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的生态策略及文化策略;为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体系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四、继续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抓紧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小城镇发展打牢产业基础。 山西省乡镇企业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这种地区间的不平衡, 是全省乡镇企业行业结构特点在其地区结构中的表现,说明了阳泉、太原、晋城等乡镇企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小城镇的需求拉动力较强。而其他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因素乡镇企业发展较慢,水平较低,对小城镇的需求不足,因而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相对缓慢。应进一步提高乡镇重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改变其初级化特点,提高边际效益和环保水平,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乡镇轻工业企业的发展,使其在技术水平和经济总量上都得到长足发展,努力增加其在乡镇企业总量中的份额;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农业和乡镇工业的关联度,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应利用小城镇的绿色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和绿色产业的紧密结合,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应大力扶持和发展以新型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地方的经济总量。总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的质量水平和效益的同时,逐步改变其畸重型和初级化以及与山西大工业高度趋同的特点,提高农村经济总量,从而增强小城镇和工业园区赖以支撑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适度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结合当地产业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有序发展。要根据山西小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重点发展中心镇和试点镇。防止不切实际、盲目攀比、乱铺摊子、乱上规模。防止村村、乡乡都搞工业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的当前任务进行区域规划,有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与特色优势,实现区域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做到兼顾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开发”与“保护”两个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的基本面,有助于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模式作个性化的选择与调适,从而制定出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措施。山西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优化开发区:太原都市圈、大运城镇密集带、介孝汾、忻定原、离柳中等城组群;各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地区等。
重点开发区:包括太原市区、清徐县、晋中市区、介休市、祁县、平遥县、孝义市、汾阳市。运城重点开发区:包括运城市区、永济市、闻喜市和侯马市。长治-晋城重点开发区:包括长治市市区、长治县、晋城市区高平市、泽州县。其他片区:大同市市区、临汾市尧都区、忻州市忻府区、阳泉区、朔州市区。
限制开发区:主要包括汾河上游水库调蓄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黑驼山山地丘陵生态畜牧业与林业生态功能区等13个农牧业生产类型为主的生态功能区;恒山、五台山等8个山地丘陵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景观保护类型生态功能区;采凉山山地丘陵、中条山南麓黄土丘陵等8个水土保持和风沙控制类型生态功能区等。
禁止开发区:山西省境内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区、重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要水源地等。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