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山西”要以“绿”养“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支柱产业
民建会员 北方石膏工业公司总工 王永昌反映:我省在历史上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区,北部广泛分布着高山草甸和平原草场,畜牧业发达,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南部游牧区;而我省的吕梁山、中条山、太行山这3条主要山脉则是森林密布,大约在新石器末期,山西的森林覆盖率曾达到63%;晋东南盆地地区更是桑林成片,丝绸业发达,形成著名的潞绸,在明代曾发展到鼎盛时期,山西的潞州成为北方最大织造中心,长期作为皇家贡品上贡朝廷。但是,由于历代围猎滥牧、毁林垦拓、伐薪烧炭、战乱频繁、大兴土木、棺梆厚葬以及帝国主义掠夺等,连续不断地反复破坏,天然森林植被渐趋减少;虽然近年来山西省的森林资源明显增加,但生态环境仍然脆弱,缺林少绿现象依然突出;森林覆盖率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排名第23位,不及中国森林的平均覆盖率(20.36%);其他省份如福建、浙江、江西的森林覆盖率,均已经超过60%,广东也达到56.7%,即使生态很差的内蒙古,它的森林覆盖率竟然也达20%;我省与多数省相比,差距很大,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省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鉴于山西森林现状,2010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决定》,提出:林业生态建设要纳入山西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地要制定本地林业生态规划,并制定了具体的量化目标;要求5年内,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10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今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又在我省“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绿化山西”的宏伟目标,要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的环境问题,引导山西经济发展走向绿色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为了更好地完成“绿化山西”的光荣任务,特建议如下:
一、做好“绿化山西”的中长期规划,严禁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代辛苦,下代受益”的长期“绿化山西”的观念。
二、“绿化山西”要以“绿”养“绿”,最大限度地延长绿色产业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例如:一般乡村鼓励发展枣、栗子、核桃、榛子等干果坚果类的经济林木;有落叶松的山区可以利用落下的松针制作高档花肥和利用松枝生产熏制食品;树林间和草地可以间种菌类植物和药用植物。
三、科学“绿化山西”,汇碳林、经济林、生态林、针叶林、阔叶林、观赏林、草场要因地制宜,有机结合;例如:晋北以落叶松和草场相结合,林业和畜牧业同发展,晋东南则大力发展桑林,再铸“潞绸”辉煌。
四、2007年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规划获省政府批准,规划,从2007年至2016年,煤炭用于补偿林业的投入将达到223.96亿元;但由于我省气候上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资金对于绿化山西来说还远远不够,需要各方面筹集资金,因而建议我省成立“绿化山西功德基金”,政府和民间共同筹集,并结合治理采矿造成的地质灾害绿化山西。
五、太原东西山全部退耕还林,造就天然氧吧,发展城市休闲产业和养老产业,使农民失地不失业,而政府应积极引导、扶持和做好培训。
六、政府应加大我省林业和草业科研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快发展优良树种和草种的培育和推广,政府的绿化工程应首先购买我省培育的树种和草种。
总之,“绿化山西”要科学绿化,以“绿”养“绿”, 形成一个绿色产业链和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在建设山西城乡生态化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同时,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