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关于加强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08-01 19:23:58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建省委经济委员会委员  胡新生反映: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是当前扩大内需、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持续加大,工作不断加强,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但由于受历史、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和多种因素制约,目前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中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一、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质量明显下降,大多数地方还是在“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不稳,综合生产能力较弱。有机肥的使用大量减少,化肥的过量和失衡使用,导致土地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失调,地力衰竭,耕地质量明显下降

()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灾能力脆弱。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亟待加强。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村公共设施的兴建和维护困难。在政策性投入上,市、县两级财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投入明显不足,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而对于伸入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等排灌设施则投入较少。在金融性投资上,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项目,融资难、信贷难问题较为突出。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即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对于周围排灌渠系的简单管养、疏通、维修都成了问题,出现了管理缺位,基层村组管理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远远不能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

(四)农业机械与农业发展需求不相协调,传统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现代农业发展滞后。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播种、收获服务的机械发展很快,但对山西多数市县来说机播机收仍是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受土地政策制约,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无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的地方由于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力的措施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能够保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在存量和增量上均与新时期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运行的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工作职责不清现象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管护措施不到位,管护责任不到人,管护资金不落实,形成了“重建设、轻管理”,“有人建、无人管”,边建边毁、重复建设的问题突出。

二、对策与建议

    ()提高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必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应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真正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新动态,解决新问题,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研究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具体部署,从而快速提升山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增强农田灌溉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确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保障作用。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防漏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增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尤其要从抗灾着手,积极修理水渠,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山丘区塘堰、水窖等建设改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

()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真正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会催生更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2010年国家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入都要优先投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将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1150亿元资金,按期完成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建设资金将达到2536亿元。我们应当用足用好这些惠民政策,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入农业和农村;积极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执行全省玉米最低收购价、年出栏生猪大县奖励、新建奶站补助、部分农机具累加补贴、农业灌溉水价补贴等扶持措施,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继续推广古县、乡宁等县以煤补农、以矿帮村的经验,鼓励资源型企业投资发展第一产业,在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兴办现代化农场,形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以育种培育为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科研力量,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一是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着力培育大型种子企业,提高我省种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引导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着力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环节加快机械化步伐。推进农机农艺措施结合。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五)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继续解决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扩大农村用户沼气建设规模,推进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开发利用新能源,实施农村清洁工作。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增加这方面投入,扩大改造建设规模。同时,利用当前农村建房需求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大举措,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积极推动建材下乡。应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乡乡有重点、村村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缺啥补啥的方法;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在有水有林、交通不畅的地方,则以解决交通为重点,新修乡村公路,确保交通便利。

(六)大力整治水源污染,重新发挥已有排灌溉设施的作用。加强工矿企业排污管理,杜绝废水、废渣等废物流入河道或倒入耕地,各部门必须严格监督管理,落实管护责任。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工作,要创新和完善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在落实专门管护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作为设施管护主体的作用,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业项目设施,保证项目工程常年发挥效益。

(七)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齐心协力,才能收到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