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金融创新和节能减排使我省 负成本地实现“绿色山西”和“幸福山西”
民建太原市委会员、山西北方石膏工业有限公司总工 王永昌反映: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近期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通过转型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山西、绿色山西和幸福山西;而金融创新和节能减排就是我省负成本地实现“绿色山西”和“幸福山西”的基本途径。
碳金融和绿色金融是当前世界现代金融行业中最前沿的创新业务领域。我国在“十二五”已把碳排放强度列入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由服务于限制CO2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形成了碳金融。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全球以CO2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从最初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00亿美元,四年时间增长了60倍,交易量也由1000万吨迅速攀升至27亿吨;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能源结构的调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都需要高昂的成本;而我省的能耗强度和人均能耗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均为全国第一的省份,碳排放总量也位居全国前三位;节能减排的潜力非常大,减排成本很低,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必然可以巨大的利益。对于“绿色金融”则是涉及节能减排项目的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金融业务,而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产业,已列为中央政府“十二五规划”中培育发展战略性七大新兴产业的第一位,是各产业中基本上是唯一一个可以用行政力量强制推广应用的,属于“政策性”产业;将“绿色金融”与“碳金融”相结合,创新推出以碳核定减排收入作为节能减排投融资模式,紧跟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或推动相应政策出台,使“绿色金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因此,金融创新和节能减排是我省负成本地实现“绿色山西”和“幸福山西”的基本路径;为此,建议如下:
一、创新机制组建我省的投资银行,开展金融创新业务。当前我省民间资本充裕,特别是煤炭行业退出资本;例如:2009年末,山西整合省内煤矿宣告结束,全省矿井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粗略估计,退出的民间资本达数千亿元;据2009年的数据,山西省存贷差6000多亿元 (扣除法定准备金等之后,也有4000亿元可用存差);因此,建议省政府争取制度创新、先试先行;由我省的国有资本联合发起,吸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特别是吸收具有一定规模(例如500百万以上)的个人资本,创建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投资银行,使经营业务和范围要跨越性地进入碳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以及产业的战略并购和重组领域;将这些游资有序的进行管理和运营,支持我省的转型发展,并获得与我省经济发展同步的高利润回报,同时减少这些游资对商品的炒作。
二、大力支持和推动碳减排产业的发展。我省应利用“综改”的转移支付资金大力支持和推动碳减排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力支持和推动负成本碳减排产业的跨越性发展;例如:2010年我省生产水泥3300万吨;根据全球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2009年所做的《中国的绿色革命: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报告,碳捕获及存储(CCS)的费用是60欧元∕吨CO2,而如果对水泥进行代替或技术创新,则是负成本,特别是利用电厂废弃物——烟气脱硫石膏生产的高强石膏砂浆代替水泥砂浆,每减排一吨CO₂可以节约成本150元左右,与碳捕获及存储(CCS)的费用相差700元左右;2010年我省排放了500多万吨脱硫石膏,但利用率只有15%,其余的被抛弃而污染环境,2015年我省的脱硫石膏年排放量还将增大为1000多万吨;如果通过这个技术路径减少碳排放1000万吨就能获得正收益70亿元,同时将脱硫石膏变害为宝;因此,碳金融业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另外,我省还是天然石膏资源大省,储量达115亿吨(远景储量达500亿吨),占全国的26%,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品种全、埋藏浅、易开采、无瓦斯、无地下水、开采成本低、靠近铁路沿线等优点;我省大力发展低碳的高强石膏胶凝材料产业,年产规模如果达到3000万吨,就可以形成年产值300亿元的碳减排绿色产业。
三、建立“节能减排技术产权和碳排放交易所”。吸引国内外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我省的节能减排公司挂牌, 对交易所的节能减排项目,由第三方的专家进行技术和市场的评估;并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可量化的指标,对交易所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排行和经济性对比,降低投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风险,吸引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我省投资节能减排技术项目,首先满足我省治理环境污染、解决生态欠账、实现绿色发展的自身需求;再借助“综改”国家可以给予我省的一些特殊政策,使我省的节能减排产业走向全国、更上一层楼,成为“十二五”末期我省煤产业以外的最大产业;同时使我省的碳减排量也能及时变现,实现负成本的碳减排。
总之,我省可以通过金融创新与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良性循环,负成本地进行碳减排,从而高额地获得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实现“绿色山西”的同时,增加企业效益,提高职工收入,建立一个共享发展的机制,实现“幸福山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