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正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的建议
阳泉市政协常委、民建阳泉市委副主委 王变娥、民建会员 任武反映:工资收入分配是广大劳动者最关注的问题,也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剂,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增加职工收入,扩大内需的有效措施,真正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国家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确保职工群众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仅是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人文关怀、实现社会公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今年4月1日,山西省对现行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将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一类850元、二类780元、三类710元、四类640元,依次调整为980元、900元、820元、740元。同时相应提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5.63元、二类5.17元、三类4.71元、四类4.25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10.8元、二类9.9元、三类9元、四类8.1元。阳泉市的城区、矿区、郊区划定为一类地区,盂县、平定县划为三类地区。然而在现实中,这一新的最低工资标准真正成为我市企业制定职工工资分配方案的重要依据,难度很大。
今年3月,笔者对阳泉市的部分国有、集体、私营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中了解到,现实当中最低工资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存在的发放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超时加班加点等违法行为的管理不到位,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在是否履行政府制定的法规政策和支付劳动者合理报酬中,极力抵制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最低工资制度的落实,暗中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规避,使最低工资制度难以得到彻底的执行。由于政府部门和企业对劳动工资方面的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少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清楚最低工资标准的数额,甚至对“最低工资标准”规定一无所知,有些企业和用工单位根本不按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有些失业人员受聘到用工单位,收入少得可怜。工资由企业说了算,如:一些经营困难的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包袱过重、欠账过多,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经营机制,职工工资长期以来徘徊在较低水平。月工资不达千元,还包括社会保险费用在内;一些停产多年正在改制的国有企业,留守人员工资仅为600元/月,还不能按时发放;一些私营公司或企业,对受聘用人工资不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而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工资金额。如:某房地产公司的门卫人员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仅500元,而且没有用工合同,没有依法缴纳任何保险,生病后治疗费用只能自理,却不敢向劳动保障部门反映。这些情况在我市的私营商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辅助用工中尤为严重,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
为此建议:
一、每年定期进行“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情况”专项执法大检查,对照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和政策以及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最低工资调整标准,”对用工单位进行比照,违背要求的限时整改,该补偿的足额补偿,确实保证城区、矿区、郊区用工每月工资不得低于980元最低标准,盂县、平定县用工每月工资不得低于820元最低标准,并且要求并监督企业按政策为所雇用的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
二、政府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明确国家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内涵,更加合理的确定工资标准。对经营困难的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中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不要纳入到最低工资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参保职工的工资收入,而且能够更好的维护这部分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
三、切实解决好国有改制企业中留守人员的工资收入,政府应该下发专门文件,强调并明确国有改制企业留守人员工资发放标准不得低于并且应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应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调整,确保广大留守职工基本生活有保证,以促进国有改制企业的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各类企业在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中的规避行为,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门应要求所有用工单位按月上报职工工资发放表复印件并加盖劳动人事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指定专人或成立专职部门管理职工工资表的审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反最低工资制度的企业采取必要的制裁措施。并严厉打击对反映情况的用工人员打击报复的行为。
五、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公布企业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规避行为进行暴光,创建一个有利于最低工资制度运行的社会环境。同时增强劳动者特别是一些低收入劳动者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畅通举报受理渠道,便于公众参与对最低工资制度的落实情况的监督。
六、加大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培训工作力度,政府财政应增拨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培训资金,使针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和初、高中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得以广泛深入的开展和切实的提高,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以支持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和减少结构性失业,从人才实力的角度解决劳动从业人员低工资问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