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关于在全国审计机关推广“课题化审计”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12-15 17:26:27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建长治市委、长治市郊区审计局副局长 张政斌反映:审计须要求真,监督更需创新。求真是审计的科学精神,创新是审计发展的必然。发挥好审计“国家治理”功能,是科学发展观在审计领域的正确诠释和运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审计模式发挥不了国家治理功能。目前审计工作存在的几个不到位,影响国家治理功能发挥。

一、个别地方“审计风暴”刮过了多年,可它曝光的问题却仍然“涛声依旧”,屡查屡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在个别地方的审计中,存在罚几个钱,搞几个案件,移交几个人,刮几场审计风暴的现象,没有跳出就审计而审计、就违纪查违纪的怪圈。

三、有些审计报告,情况成了财务数字的堆砌,问题成了帐务处理现象的罗列,分析成了“拿来主义”的套路,对策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维模式得不到创新。

    部分审计报告的低质量主要表现在:谋政绩求一时轰动的多,谋取长期效应的少;揭问题遮遮掩掩的多,一针见血的少;谈危害蜻蜓点水的多,入木三分的少;论分析标本割离的多,追本溯源的少;剖事理就事论事的多,切中命门的少;提建议人云亦云的多,有真知灼见的少。同时也表现为个别审计人员的业务低素质,他们写出来的审计报告难免会有“发现问题年年如此,报告品味千篇一律,所提建议缺乏新意,版本克隆技术不低”。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欲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国家治理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经济社会中的“重蹈覆辙”现象,达到“治未病”之目的,实行审计科研与审计实践对接模式——“课题化审计”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选择。

    “课题化审计”是一种将科研课题研究模式嫁接到审计调研中来,用于源头堵漏的专题“保健”建言活动。它要求视每一个审计项目为课题研究,把报告当学问著述,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其分类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

    事前审计是通过对事项的不可行研究,来预警风险、完善措施的源头堵漏活动。

    事中审计是通过跟踪事项的运行过程,来查纠正偏离、填缺补漏的活动。

    事后审计是通过检验事项的执行情况与效果,来总结过去、规划现在和未来的活动。

 

 

    其主旨是源头堵漏,关键在制度创新;理念是治未病,核心在强服务;方法是调查研究,精髓在求真务实;方式是嫁接严谨,目的在根源遏制,避免多人多次在同一地方发生跌倒事故,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上马”干部接二连三地非正常“落马”事件发生。

推广实施审计项目课题化好处如下:

    一、有利于吸引高学历人才充实审计队伍,为“专家化、学者型”的审计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用武空间,最终造就一支审计理念科学,审计方式先进,审计技术全面,审计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形成一种“人才借课题唱戏,课题凭人才升值”的良性互动。

    二、有利于促进在职审计人员不断自我加压、自我“充电”,培养一批经验丰富、思维敏锐的“沙场老将”,造就一批有创新意识、有实干精神、有宏观头脑的新一代审计干部。

    三、有利于形成“我为工作多学习,岗位催我搞调研,工作逼我勤思考”的良好竞争学习氛围,使每个人的工作都“变做职业为干事业”。

    四、有利于使整个审计过程变成审计人员锤炼审计质量的“考场”,以至互相比试审计质量的“赛场”。如此,增强审计人员深钻细研的主动性,培养审计人员精益求精加工审计成果的自觉性,就成为课题化审计发展的源动力。

    五、有利于凸显高层次审计监督的“放大镜、望远镜”功能。相对于传统审计模式而言,课题化审计模式更注重揭示问题的本质——捉蛇捉到七寸处,更注重从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非正常小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看出大问题,更注重从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非正常小现象的危害中看出大问题,更注重从不足挂齿的行为细节中看出症结所在,更注重用科学的视角、发展的眼光去预测、设计“提前量”,制定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的长远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把能想到该想到的问题统统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彻底解决“按下葫芦起来瓢”的屡查屡犯、屡禁不止问题。

    六、有利于将审计科研与审计实践融为一体,解决“务虚与务实”两张皮问题,从而形成“科研在实践中扎根,实践在科研中创新”的大科研审计观念,真正实现审计立项有精度,审计调研有广度,审计分析有深度,审计建议有力度。

    七、有利于实现国家、企业对经济风险的预防和抵御,真正把审计工作提高到国家治理的层面来实施,真真实现“今天的审计是为了明天的不审计”,真真拔高审计文化软实力。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