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创新财政运行机制 加大公共文化投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03-13 07:54:24 浏览次数: 【字体:

运城市政协常委、民建运城市委副主委马春录、民建运城市委委员、盐湖区政协委员王春冀反映作为公共财政向社会和基层倾斜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积极完善与财力水平相适应的文化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对于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根据当地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建立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例如各级财政每年对文化事业的预算拨款要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1.5%以上,每年用于文化活动开展、设施更新维修运行等各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到十二五期末,当地每千人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册。

二是改进公共财政投入方式,实现从经济投资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在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时应突出支出重点,如重点支持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内容建设、功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并逐步从直接拨款向项目投资、购买服务方面转变,以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确定财政补贴数额,逐步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例如                                             利用市场机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采用政府采购、委托生产、特许经营、公共文化项目外包等方式,提高公共财政的投资效益。

三是创新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建立投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完善财税政策、信贷手段建立多渠道的社会投入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完善公益捐赠和赞助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冠名、建立基金、捐款捐物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探索文化项目基金管理模式,实施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健全从预算制定到运营开支公示的全程审计监察制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市场和人民群众评价为主要指标的财政投入绩效评估机制,将群众满意度指标纳入政府监管体制,并与奖惩考核直接挂钩。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