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遏制景区门票涨价体现游览 参观点的公益属性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05-15 19:15:47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建盐湖区一支部主任、区政协委员王科辉反映:伴随着新一轮旅游旺季到来,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全国部分景区门票已开始上调。不少游客对此多有抱怨,认为高达百元的门票超出了多数民众的承受能力。这样的高价风景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来说,真的有点看不起了。

景区成本的上涨和跟风涨价是促使部分景区票价进入“三年必涨”怪圈的主要因素,必须要防止新一轮涨价潮对我国旅游产业造成长远伤害。除了知名景区外,一些和市民生活相关的城市公园也进入此轮门票涨价的行列。这轮正在出现的旅游景区门票上涨风潮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三年必涨”怪圈现象。今年恰逢全国景区的第二个“解禁年”。国家发改委规定景区票价3年的调整期,本是抑制票价过快增长。而现在“3年解禁”似乎成了景区涨价的借口,造成了景区票价“3年必涨”的怪圈。每到“解禁年”,各旅游景区都在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准备涨价。

   二是多地景区门票价格呈“报复性”上涨趋势。从相关媒体报道来看,一些景区门票调价幅度惊人。绝大多数酝酿或已上调的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幅度在20%以上。

   三是“偷梁换柱”等门票涨价花样层出不穷。一些游客反映,有一些知名景区在不触动涨价红线情况下,通过剥离门票中交通费或提高索道交通费提升景区收入。  

   四是很多景区门票上涨了,但服务设施却总是跟不上。不少游客反映,虽然门票连连看涨,一些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比如景区游客休息座椅不足、设备折旧现象普遍,有的地方甚至连找个地方上厕所都不方便。此外,一些景点内的餐饮、住宿更是搭车涨价,相关服务却难令人满意,进一步加重了旅游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引起涨价的直接原因还有:一是景区运营维护成本上升,景区工作人员工资上涨。二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和景区外包导致门票收益最大化。一些景区尤其是新开发的旅游景区,除了简单的景区景色外,配套的饮食住宿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依靠单一的门票收益成为维持景区发展的唯一手段。三是景区之间攀比涨价。一些景区看到同级或者次一级景区上调门票价格,就出现了“比较涨价”心理,也随之跟风申请涨价。当前旅游行业“跟风涨价”现象确实存在,正是一些景区的“领涨”行为,让景区竞相涨价几乎成了一种攀比。旅游景区价格一再飙高,一味把运营成本增加都转嫁到游客身上,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将更多的游客挡在景区之外,最终景区也会失去自己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这种行为将危害我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四是我国旅游景区的门票定价权在地方政府,而景区收益往往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关联,因而地方政府客观上存在支持门票涨价的动机,也促成了门票的步步走高。尤其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景区收入往往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导致目前短期内各地旅游景区门票涨价难以平抑。

   当前各地景区正在酝酿或掀起的涨价风,引起了群众强烈质疑,景区门票已偏离公益性。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断索取经济利益的平台和筹码,导致一些地方出现门票依赖症,难以在服务环境改善、产业延伸发展等方面拓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为此建议

   一、国家发改委应积极听取社会各界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各地门票价格管理的指导和监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门票价格过高、过快上涨。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游览参观点免费向社会开放,充分体现游览参观点的公益属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免费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要完善我国的景区价格听证制度,采用异地价格听证制度等方式有效制约当前的旅游景区门票上涨风潮。从长远看,应该用补贴支持公益性景区进行长远发展规划,强化综合产业能力,摆脱门票依赖,让利于民,更可间接、有力地推动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消费。  

   三、应推动“门票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变。带有公益性质的景区都不应当作商业企业来经营而获取高额利润,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

   四、要求各地严格门票调价程序,加强成本监审,对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等重要门票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实行听证制度。

   五、限制门票价格的上涨幅度和频次。规定同一门票价格调整间隔不得少于3年,严格限制了不同价位门票价格的最高提价幅度。要求各地调整门票价格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示,并且不得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及之前1个月内调整门票价格。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