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型地区非公经济 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建忻州市委副主委许中贤反映:近年来,资源型地区非公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性矛盾和创新能力不足、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
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低,二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资源型地区非公经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来看,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大,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的采矿工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资源消耗型工业投资比重大,第二产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长期以来形成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化工业结构,轻、重工业长期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70%甚至90%以上。且传统产业多为初级化、资源型企业,主导产品煤炭、铁矿石和氧化铝等主要工业产品居于产业链的上游,价值链的末端,受市场需求制约性较强。
2、创新能力不足、软硬环境欠佳制约产业升级。长期以来,这些地区非公经济科技投入不足、创新体制不健全、科技创新滞后,成为发展的短板。非公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十分艰难,软硬环境还远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发展中的软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科学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转化为非公经济实施转型发展的自觉行动。
3、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这些资源型地区的非公企业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总体上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已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能耗偏大。就目前的工业能源消费来看,主要集中在能耗高、产出低的电力、化工、焦炭等几个行业,这几大行业总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仅为60-70%。二是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三是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长时间资源禀赋型经济导致了生态环境明显弱化,山体植被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河水被污染以及尾矿库带来的安全隐患等。如果不从根本上实现转型发展,今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挑战。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要把非公经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型的重要途径,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改组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制造业, 全面发展服务业。坚持效益最佳、比较优势和特色经济的原则,从资源型地区非公经济的整体实力,各行业实力及产品优势出发,从优势产业入手,由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体经济发展,侧重发展有市场潜力、有地方优势的产业、企业和产品。
2、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资源型地区非公经济产业结构要由目前的原材料及初加工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为主导的新兴工业调整;从高耗能、重污染产品和工艺向节能型产品和清洁型先进生产工艺方向调整。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工业的竞争力和抵御外在因素冲击的能力。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结构合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
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非公企业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就现阶段而言,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努力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体制和机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以更宽的视野培养和集聚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完善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环境。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把人才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健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四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
4、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引导推进非公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规模和比重。严格行业准入,制定出台环保、能耗、工业用地和投资等导向标准,明确各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目标。大力鼓励技术含量高、消耗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淘汰消耗高、污染重、危及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依法关闭严重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落后企业退出机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推行循环经济的思路、方法、政策和措施,争取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原则应用到非公经济发展的总体及专项规划中,确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工业园区的非公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参与循环生产、回收和加工废旧物资的企业,可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