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民俗文化 助推山西旅游业大发展
民建太原市委王永红反映: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临汾的“尧文化”、“丁村文化”,晋中的“晋商文化”,运城地区的“关公文化”,忻州、大同的 “佛教文化”,沿黄流域的“黄河文化”等等,这只是山西悠久历史文化的一小部分,体现于饮食、建筑、节日、手工技艺、文学、土特产等之上具有山西特色的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8个,在全国名列前茅。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面食经不同加工方法,可以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面食就可达到一千多种。山西也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摇篮”,除了晋剧、蒲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四大戏种之外,太原的莲花落、河曲二人台、晋南迷胡、浮山木偶戏、孝义皮影戏、雁北耍孩儿、灵丘罗罗腔等都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有着这么丰厚资源的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却并不突出,据有统计数据的21个省市2012年旅游总收入排名山西仅列第11位,处于中游水平,而且与之排名靠后的4个省份的优势也非常小,全年旅游总收入1813亿元,而排名第一的广东省达7389亿元,是我省的4倍。作为省会城市太原在11个地市中旅游收入是最多的,2012年旅游总收入355.6亿元,占全省不到20%。四川省2012年旅游收入3200亿元,在四川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三星堆、乐山大佛等都不隶属成都市的情况下,成都市2012年的旅游收入仍达1050亿元,为四川省旅游总收入近三分之一。2012年山西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6亿人次,太原市接待游客近2978万人次,太原接待游客的数量仅占全省的15%。四川省共接待游客4.42亿人次,成都接待1.24亿人次,成都接待人次占全省28%。同为省会城市,为什么成都市的旅游业就比太原搞得火爆呢?我认为关键是成都市抓住了以餐饮文化为主线的民俗文化这一亮点,促进了成都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如:成都市仿古民俗街“锦里”,全长仅350米,有茶楼、客栈、酒楼、戏台、各种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随处可见民间艺人展演糖画、捏泥人、剪纸、皮影等,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原汁原味的独特魅力。“宽窄巷子”是由清朝八旗居地以及相连居民宅院组成的另一个历史文化区,原住民、客栈、老茶馆、精美的建筑处处都展现出最具成都特色的市井文化,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著名商家和文化名流进驻。还有一个集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耍都文化广场”,不但外地游客喜欢到这里玩,就连成都本地人也对“耍都”情有独钟。所以当游客到四川旅游必选成都,到了成都不一定去什么杜甫草堂,武侯祠,而是首选去锦里、宽窄巷子、耍都,喝茶、品小吃、掏耳朵,充分体验成都人的休闲“慢生活”、“耍文化”。欣赏和体验民俗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单靠景点而靠展示民俗文化吸引游客非常成功的例子还很多,如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的“印象”系列:《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武隆》、《印象普陀》,在充分展示当地民间艺术文化的同时,也成为吸引旅客的重要推手,为当地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武夷山景区凭借大红袍作为“茶中之王”名头,再借助《印象大红袍》的助推,2012年旅游收入达150亿元,列全国5A景区之首。张家界市将核心景区武陵源与《魅力湘西》相结合,2012年旅游收入达208亿元。
其实说到小吃和文化,我们山西并不输于它们,柳林的荞麦碗托加上秘制调料,既味美又营养丰富,口感强于担担面、四川凉粉。现在太原、吕梁人宴请外地宾客都会来碗柳林碗托,而且会得到普遍好评,但柳林碗托的名声却远不及担担面。由太原文广集团出品,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太原歌舞团、太原杂技团担纲实景演出的《唱享山西——大型综艺旅游晚会》,用艺术的形式全景式的展现了山西古老的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情,从佛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文化到原生态民歌文化,可以让每位观众真正领略到三晋大地五千年厚重文化底蕴。陆续演出达100多场的《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萃取了山西民歌精华,是集三晋戏剧、歌舞之大成的大型原生态山西民歌演唱会。无论文化内涵,还是艺术水准、表现形式这两个晚会都可与“印象”系列作品相媲美。《唱享山西》当时曾荣获“山西旅游十大品牌”“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虽然演出效果反响比较好,但影响力却远不及“印象”系列作品。现因种种原因已经停演,可以说是太原旅游业的一大损失。
要想大力推进山西旅游业发展,既要深挖山西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内在感染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山西进行深度游、休闲游;同时又需要充分发挥太原作为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太原承接东西,贯穿南北的区位优势以及省会城市接待能力优势,让更多来山西旅游的人士到山西、到太原旅游。如果占比可以提高5个百分点的话,全年就可多让1000万游客到太原旅游,可增加旅游收入上百亿。为此建议:
一、通过太原搭台,各地唱戏的方式,在太原集中展示山西各地民俗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推动山西旅游业发展。利用现在太原市重建食品一条街的机遇,在周边规划和建设民俗街,或民俗文化展示片区,二者相互呼应,打造“舌尖上的山西”聚集区,利用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展示山西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太原作为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吸引更多游客到山西旅游,在太原停下脚步,细细品味山西面食,欣赏山西文化,传播山西美食、美景。
修葺一新的食品街从入驻商家来看,只有晋韵楼、雁同酒楼、六味斋、杨记灌肠真正具有山西风味和特色,其他商户还比较杂乱,尚不具备承担振兴山西餐饮文化的重任。所以需要对周边进行进一步规划,打造成一个规模较大较全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食品街东侧有块几万平米的空地,已经闲置近10年,与之相邻的巴黎大街的餐饮业也小具规模,钟楼街又是传统的商业一条街,如果可以把整块区域合理规划,打造为集餐饮、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区的话,对发挥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在山西旅游业中的龙头地位有非常巨大的助推作用。
二、民俗文化展示片区应本着充分展示山西本土民俗文化特色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间参与以及降低租金、减免税收、资金支持等多项鼓励政策,吸引我省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工艺品、土特产、民俗文化表演、手工技艺传承人或企业等入驻,不求其大但求其精、求其全,处处体现其独特性和可观赏性。同时也可利用民俗文化的展示,宣传各地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文化传播带动的广告效应。
三、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带动作用,使得具有山西民俗特色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技艺、医药、杂技、地方小吃等在这里既可以展示、传播给游人,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获得报酬,还可以使更多年轻人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培养和锻炼更多的传承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既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涵,又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 “双赢”。
四、继续对《唱享山西》系列晚会的演出进行改编和创新,吸引和吸纳全省的各类艺术表演人才、戏迷、票友参与其中,培养一批可长期参演的固定的演出人才,定期、定点演出。适当降低外来游人的票价,减少中间环节,使每位来山西、来太原的游客都可以非常满意的享受到这场文化盛宴。让山西民俗文化不仅唱响山西,最终唱响全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