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政策建议
民建山西省委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民建山西省直第七支部副主委韩建军反映: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部分行业起薪下调,诸多因素导致今年可能是“最难就业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据官方数据统计,北京高校签约率不足三成,上海高校毕业生签约率目前仅4.39%。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生计问题和人格尊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既有来自于经济结构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长期结构性矛盾。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呈现下降趋势。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多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方式为主。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合理转变和多产业、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的需要,建议政府尽早积极制定多层次就业政策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1、积极寻求大学生创业主渠道。可以以各地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项目为创业基础项目,积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以参股等形式,参与高校、政府和企业联合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基地创业发展。
2、鼓励拥有创新项目的大学毕业生带项目入股非公有制企业。政府出台相关融资、财税方面优惠政策予以奖励和保障,让优秀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中小微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同时推动这些企业实现知识型经济转型发展。
3、修订义务教育法,将大学毕业生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鼓励大学毕业生就业前先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就业职业技能,自愿选择职业学院相应专业免费入学学习,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养和能力再造。
4、继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特别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的社会公益类服务项目工作,开辟大学生就业新方向。
5、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培育实践相对成熟的优势,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参与创办社区社团,服务城镇社区民生领域。由政府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创办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委托相应行业协会统一管理服务,设定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在开辟就业新渠道的同时将积极促进城镇内需消费增长,也为区域城镇化发展构建民生产业基础服务平台。
6、鼓励大学毕业生进一步学习深造。参加考研或第二学历学习、出国深造等教育活动,继续提升自身所缺或学习深造,使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匹配、技能经验达到更高的要求,提升二次就业成功率。
7、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尝试设立“红绿灯”就业选择机制,构建正能量的统一就业管理准入机制,在端正大学生择业观、打破用人单位招聘误区的同时主动避免招生就业方面腐败现象的恶性循环。
8、各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尝试“压力管理”调节就业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与用人需求合理双向流动的就业管道。
9、鼓励异地就业,出台求职补贴、享受人才需求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通过政策调控,实现大学毕业生人才流动区域均衡,从而优化并扩大就业内需平衡。
10、制定积极的财税政策,吸引大学生去农村就业。通过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服务三农,积极引导大学生以信息员、技术员等形式,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为广大农户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同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对口的原则,实现本地化创业就业,经过实践锻炼,借助农业科技项目等的平台作用,实践农业产业化,服务区域城镇化,带动农村内需经济的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