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官员的频繁落马暴露现行体制缺陷
省政协社情民意特约委员、民建盐湖一支部主委、盐湖区政协委员王科辉反映: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储粮河南多个粮库骗7亿粮食资金 110人涉案,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这一消息同时牵扯出了中储粮的“转圈粮”诟病,而其近期频频出现的状况,也无疑昭示出中储粮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暴露出现行体制所存在的缺陷。
一、由于国家会对中储粮直属库在中央储备粮、临时储备粮和托市粮的收购、仓储管理、轮换、调拨过程中产生的保管、轮换、收购、出库费用进行大量补贴,骗补手法中最常见的“转圈粮”,就是粮食走了一遍销出购订的手续,但是并未进行实际的销售和采购,还在粮库原地保管。造成加工企业得不到粮源。所以很多企业就抱怨在中储粮那里拍不到粮食,拍到了又拿不走。同时农民卖粮也得不到多大的利益。除了骗取补贴,中储粮一些粮库还存在哄抬粮食价格,并通过一些手段套取粮食在卖出收购中的差价。
二、在各地粮库向下输入粮源的同时,一些粮库还让其他企业为其当枪手做购销的事情。参与粮食拍卖是需要资质的,而一些粮库就让有资质的企业把粮食拍回来,这样粮库里的粮食不用出去,就能做个假成交。
三、中储粮一个直属粮库掌管很大的辖区,辖区内很多粮食的运作都是一个粮库说了算,而在现行体制下,这么大的权力缺乏良好的监管,产生受贿行为在所难免。一方面粮食部门现行的行政体制,属地管理职能在弱化,另一方面现有体制下,中储粮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既有自身的行政管理体制,又有贸易体制,等于自己监管自己。
四、在经济运作的大潮中,有一些管理人员经不起物质诱惑这一糖衣炮弹而落马,监督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五、国务院把国有粮食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没有做到彻底地政企分开。比如粮食局就是制定国家相关粮食政策,监督粮食企业执行,不能再有自己的下属实体企业,如各大粮食经营公司、粮食管理所等。
六、纵向监督软弱无力的同时,外部监督也处在缺失状态。对中储粮这样的央企,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日常监管的权力。而中储粮作为资金密集型央企,业务相关的银行本应监督粮食资金使用,但实际上监管作用也发挥不力。
中储粮企业是具有管理职能的企业,担负着两个确保、三个维护的职能;中储粮要想屹立于央企之中,必须内部严格彻查,肃清败类,净化中储粮的管理环境。认真研究探讨改进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
一、是将体制改革彻底,政企分开,各司其责,完善监督机制。
二、要深刻总结教训,研究改进管理办法,实行有效的监督,人员要经常调岗轮换。
三、将总公司一家监管,改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储粮总公司共同监管,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也参与监管,并可实行片区巡视管理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四、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负责制定中央储备计划,由中储粮公司负责落实收粮、存粮,轮换粮销售必须交由其他企业负责,形成互相监督制约的格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