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解决困扰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障碍
民建盐湖区一支部王康军反映: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1000万人以上。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孤独生活对这些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容易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方面已呈现出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和关注。
一是孤独成长,价值观偏离主流。据资料显示,受委屈无人倾诉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当然他们也会适当寻找自己的沟通渠道,与他们同龄的好朋友、同学充当了本应由成人担当的角色。这种心理“封闭式”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缺乏成年人有力的引导和介入,孩子们被迫自己“学会”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看法。这些孩子衡量是非对错的标准,甚至往往参照自己“小圈子”的标准。这种建立在自我为中心基础上的是非观,很容易因一件小事就使他们误入歧途。
二是情感孤独,更容易悲观、消极。对父母的依赖是孩子的本能。这种基本需要在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容易陷入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对未成年人来说,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的基本需要。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他们的生活目标比普通孩子要迷茫,幸福感也大大降低。
三是远离父母,缺乏情感上的慰藉,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对渺茫前途的失望。部分留守儿童甚至为自己选择一些偏激的逃避方式。选择了放弃,在上网聊天、打游戏,赌博中寻求短暂的逃避。实际上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一个小冲突、一个不友善的眼神,都可能酿成悲剧。
学校、企业、街道、社区等在内的多股力量应参与到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毫无疑问,留守儿童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帮助和爱。但重要的是如何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家庭温暖,如何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随父母共同生活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佳选择和最终出路。为此,政府和社会都要努力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消除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的障碍。
一是需要提高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能力和水平。让农村家长懂得怎么教育孩子非常重要,政府在这方面应有所作为。
二是重新树立父母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主体地位,应尽快形成对农村外出务工家长的培训教育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出面,通过对外出务工家长的集中培训,举办家长讲座等,引导他们接触、了解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帮助家长和代理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使他们了解留守儿童的特点、心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家庭教育“缺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
康成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