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快农村养老社保体系建设
省政协社情民意特约委员、民建盐湖区一支部主委,区政协委员王科辉反映: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村老龄化要重于城市,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加重了农村的老龄化。
一以前,城市养老问题比较紧迫,因为怕老人吃不上饭。在农村过去有地,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但现在农村养老问题也在日趋严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60%以上分布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靠家庭养老。
二现阶段在广大农村还未建成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方式保障基本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很小,90%的老年人无法通过社会养老渠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部分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
三农村养老问题变得严重与目前农村养老模式发生变化有关。过去,农村主要是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主要靠子女。但如今,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得到的家庭照顾明显减少,很多家庭只留下老人和留家的儿童。
四“重小轻老”现象很普遍,儿女养老模式淡漠。由于社会变革给新旧两代人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的代际隔阂,加之家庭小型化等,传统的家庭养老关系已经开始松动,一些有儿女的老人倒不如无儿女的老人。中国农村的孝道文化也在发生变化。有60%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不赡养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整体来看,农村新房一般是小两口住的,老房子是老两口住。老年人生活低于平均水平。
五过去的养老模式未激发起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因为过去的一些农村养老试点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商业化模式,是单一的农民参加养老交费。国家企业不出钱,农民不愿意交费。
全民社会保障目前还一下子达不到条件。主要原因是人口太多,欠账太多,农村人口比例过大,一步到位有难度。但可以逐步调整,逐步解决。农民养老难也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有关,这反过来加重了养老问题。过去依赖土地养老的模式也存在问题,因为全国有几千万农民土地被征用,有的补偿很低,很难进行未来养老。再加上土地养老的依托,以及家庭养老的基础,通过社会化管理,以及农村老年协会的监督,就可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一、各级政府首先应承担起责任,把农民养老作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抓好,可以作为各级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考核指标之一。
二、把家庭养老纳入社会化管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家庭仍然是解决农民养老的主要依托。
三、继续发挥土地养老的保障作用,逐步将被征土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这方面决不留下后遗症。土地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应该得以保护,用法律的形式定下来,规定由其经营,产出的东西可以归其所有,也可以转租,征地要严格审批。
四、对当前农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筹资方式要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现在,应当从实际出发,农民自己出一点,集体和财政也出一点,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对参保农民进行补贴,形成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筹资的机制,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扩大保险覆盖面。对投保期交纳较少,现已进入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参保农民给予适当的补助。
五、目前应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新的养老观念,不断增强自我积累、自我保障意识,在未老之前就为将来的养老生活打下经济基础。
六、“家庭养老强化管理”等方面,村委会可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村委会出面评定孝顺的家庭,就可以起到监督作用。还有,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建立,将成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一项有利保障措施,这个制度应当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七、农村老年人协会作为群众组织,可以让老年人日常互助、相互有精神寄托,也可反映老年人意愿、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