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中小学校长评价机制的建议
民建运城市委委员、盐湖区政协委员王春冀反映:“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办学理念、思想作风等等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对校长的评价是引导校长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专业素养,改进办学理念,转变思想作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在校长评价方面虽然有年度考核、评优评模等,但这些评价都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对校长评价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校长评价多导致校长没有自己的管理个性,也不能形成校长激励机制。
中小学校长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的强调鉴定性,忽视发展性。目前对校长的评价的重心主要放在结果奖惩上,而不注重对校长领导能力、服务品质的改进和校长专业水平的提升,没有起到促进学校的发展的作用。
2、评价的内容强调升学率,忽视全面性。以升学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迎合了社会对学校评价,只看升学人数,不看其它条件。这种偏面的评价无法起到鼓励校长全面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的作用,会导致学校拼命争生源挖生源,出现招生的无序竞争。“生源大战”给我市高中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评价标准呈现单一化,缺少差异性。评价普遍采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同一标准条件下的校长评价在结果处理上重视校长之间的横向比较,忽视以纵向评价为主的进步、提高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很难激励校长不断进取。导致有些校长不努力也会评为优秀,有些校长工作努力出色也评不上先进。
4、评价结果影响客观性,缺少促进力。校长评价组织人员主要是行政领导,缺少在教育一线工作、熟悉教育的专业人员,评价方式偏重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外部评估,而不重视校长的自我评价与学校内部评价。而且校长评价实践中还存在走形式、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有效性,对校长评价甚至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是极端恶劣的。
为此建议:
1、制定导向明确的校长评价指标体系。一是要确定奖惩性与发展性并存的评价目的。要根据评价结果决定对校长的奖惩,更主要的是通过评价为校长提供改进建议、培训机会,促进校长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职业发展。二是要制定基础性与发展性并行的评价指标。要规定校长合格的最基本标准,同时要有校长根据自身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选择自己的发展指标,并且是得到评价委员会认可的指标。
2、实施多元化的校长评价的方法。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成校长评价团,主要成员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熟悉教育理论的教育专家学者,学校全体教职工、在校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二是评价内容和方式多元化。即评价要素要尽可能科学全面,评价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如采用校长自评(述职、评课)、到学校实地考察、校长“答辩”、问卷打分等,了解校长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综合表现。
3充分运用校长评价成果。一是建立校长评价结果的存档制度。要将校长评价结果与校长的报酬相联系,以考核的结果来定校长的绩效工资。二是建立校长免职、辞职制度。任期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的,对其诫勉谈话;确定为不称职或考核民主测评中“不称职”数超过参与测评教职工30%的,必须解聘或免职。三是和谐反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为校长提供培训建议和培训机会,促进校长的不断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