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改造要延续乡村历史文化脉络
民建运城市委委员、盐湖区委副主委,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常委高永庆反映:当前,全国各地旧村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旧村改造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其间,我们却又屡屡看到一些极富地方特色、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在旧村改造中被毁,一些古建筑在改造中被轻易地拆除而盖起了洋房。旧村改造中急功近利、全盘楼房化的迹象理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俗话说:“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俗”,一个村庄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生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和留下一些被人们认可的标志性建筑或文化符号,这些标志性建筑和文化符号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这个村庄。但由于在改造中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拆了之,就是推倒旧房建新房、盖新楼,让农村全部实现楼房化就是“城市化”,急功近利,以至于一些应该保留的古建筑和标志性文化遗迹在推土机的轰呜声上销声匿迹。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似乎已泯灭了相互的界线,变成了一个毫无历史沉淀、更无文化气息的现代冷建筑群,这一切不能不让我们为之痛惜。
为此建议
在当前各地开展的旧村改造中,政府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旧村改造中能较好保存乡村历史文化脉络,指导各村切实处理好保护与改造的关系,建设各具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1、尊重村落文化的演变特性,延续村落的文化脉络,维护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重点开展旧村改造村的文物及历史遗迹、自然风光的情况调查。
2、结合村庄特色,高度重视旧村改造村村庄规划的制定,加大规划实施的监管,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貌。
3、加大对历史文物古迹及自然风光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力度,从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切实加大投入。
4、加强对各类村庄文化重要性的宣传、交流,切实提高村民、特别是村干部的保护意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