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关于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4-11 21:26:21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建会员、忻州市政协委员、民建忻州市委秘书长李建国反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家庭收入的主体,有力拉动了农民收入增长。但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充分就业的矛盾、劳动力转移的短期行为与权益保障的矛盾、劳动力自发转移与政府指导有序流动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劳动力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需引起关注。

    一、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特点

    (一)劳动力转移以当地为主。从被调查对象了解到,在本地,属农忙务农、农闲打工,农商、农工兼业,“忙内”、“忙外”兼顾。从转移形式看,凡外出务工人员基本都是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亲帮亲”、“邻帮邻”和自我举荐而自发零星或合伙务工。尽管当地劳务中介机构经常性组织劳务输出,但由于农村劳力大多技能缺乏且薪资较低而予以放弃,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农民乡土观念尚浓。

    (二)劳动力转移从事二、三次产业居多。外出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居多,缺乏正规专门训练与专业技能,习惯于“依山傍水”、“就地取财”。以传统的基础劳作为资本从事工程建筑、室内装潢、运输搬运、保姆和服务等低技能工作,在工业科技服务、信息技术咨询等行业就职者寥寥无几,反映出农民外出务工的局限性。

    (三)劳动力转移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多数农民能正确认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逐步由过去依赖粮食增产、政策补贴增收转变为享受政府补贴优惠与自我发展、打工增收双兼顾,农村居民在打理好“一亩三分地”的同时纷纷外出打工,过去男人外出、女人理家的格局已经打破,特别是50岁以上妇女走出门户打工者已不在少数。

    二、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劳动力素质偏低。首先,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技术和资本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要求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劳动者,而素质提升缓慢的农村劳动力面对新型科技领域只能可望而不可及。其次,在当前形势下,岗位较为短缺,农民外出就业较为困难。房地产业的发展趋缓,使建筑工、装修工收入减少;煤炭行业的不景气,运输业影响较大,业务少、收入低,处于坐等机会的状态。缘于素质偏低,难以充分就业。

    (二)劳动力转移短期性居多。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随意性、短期性和不稳定性,加之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淡薄,往往与用工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或权益保障。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力的转移。

    (三)劳动力自发转移以自发为主。政府在组织劳动力有序流动过程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但由于缺乏配套的具体的管理措施,加之农民的分散性等差异,往往处于有愿望没办法的境地,组织有序流动难以变为现实。作为农村劳动力受自身条件、举家负担、生活待遇及异地医疗保险的限制等多层压力下,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相对稳定的职业。然而农村劳动力无序化的流动也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管理问题。

    三、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建议

    (一)有序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一要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工业集群产业,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使工业园区成为容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二要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互动发展,增强容纳和承载劳动力能力,使城镇真正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 “蓄水池”;三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发挥区域优势,加快旅游开发、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商业等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四要打破体制瓶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离土离乡进城落户,在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通过就业源头的开发,促进劳动力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层次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去向由周边向各地拓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制定农村劳动力管理法规,进一步落实最低工资规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欠薪报告、公示制和统计监测制度,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统一输出的农民工要及时开展跟踪服务,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三)提高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管理涉及多个层级,需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各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建立完善劳动力转移服务系统机制和劳动力档案,搭建技工、体力劳动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统筹就业岗位、统筹就业人员、统筹管理服务,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

    (四)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构建多层面的培训体系。要进一步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档次,采取联办、租赁办、委托办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长、中、短期劳动技能培训班,形成以就业服务部门为龙头,教育、农业等部门联动,公办民办职业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