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三五”时期用课题化审计模式提升审计质量的建议
长治市郊区政协常委、长治市郊区审计局副局长、高级审计师张政斌反映: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仍然艰巨。谋划“十三五”时期发展,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联系到审计工作,就是要增强风险意识,坚决克服“重实务操作,轻研究分析”、“重审计程序,轻审计效能”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审计监督之中,积极推进“课题化审计”新模式,搞好事前风险论证、事中化解隐患、事后完善制度,充分发挥“经济医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防范风险的建设作用。
1、传统审计模式的局限
一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审计工作的规律还缺乏更高层次的把握,往往是就事论事、就帐理帐,对存在的问题不能放到宏观大环境中去剖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审计建议泛泛而谈的多、真知灼见的少。二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审计疑难问题的突破还缺乏力度,由于每个被审项目的共性特点大同小异,而个性特点千变万化,对其独特个性如不能透彻了解,就容易导致问题审不深、审不透、审不清,甚至找不到破解疑难问题的切入点,无法揭开被表面现象掩盖的深层次问题。三是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现象很难摆脱,由于存在“追求眼前轰动效应的多,探求长远治理效益的少”、“热衷收罚款抓案件的多,潜心深入调研的少”、“审计建议提应该加强管理的多,提如何加强管理的少”、“审计报告罗列违纪问题的多,进行问题根源剖析的少”的倾向, “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的屡屡重演就不可避免。四是高层次的“专家化、学者型”的审计人才很难脱颖而出,由于传统审计模式无法上升到像科研课题那样的研究评判高度,分析问题找不到“病灶”,就无法对症下药,审计队伍素质也无法通过审计实践第一线的锻炼得到境界上的提高。
2、课题化审计的提出与作用
各地审计机关的课题化审计实践证明,要根本解决上述种种局限,跳出就审计而审计,就违纪论违纪的怪圈,需要克服就项目做项目的思维定势和传统习惯,将审计项目当作科研课题来做,实现项目审计实务和审计研究分析有机融合,即把每个审计项目当成一个或多个课题进行攻关,让审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活审计人才的智慧,切实在“治未病”上下功夫,对审计中遇到的各种“疾病”进行深层剖析,找准病灶、切准病因、对症下药、源头堵漏,力求把每一个审计项目都做成精品、做成领导决策的方案。
具体讲,课题化审计是一种借鉴中华医学之道,嫁接科研创新之模式,策略地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危害、查找问题症结、剖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对策的预警建言活动。具体讲,它是围绕某一目标,以具体课题实施为载体,用中医之道引审计之术、用医道思维导审计行为,即用“望闻问切的整体时空观”诊断经济问题、用“辨证论治的治未病思维”分析社会矛盾、用“君臣佐使的标本兼治药方”服务上层决策、用“‘洞明医术遂成其妙’的精湛技艺”实现源头堵漏、扶正固本的工作实践。前瞻性、建设性和战略性为其三大特点;审计事业发展课题化和审计对象服务课题化是其两大内容;对人的锻炼作用和对事的建设作用是其两大作用。
⑴.对审计人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课题化审计实际上就是锤炼思想正、作风硬、纪律严、技能精的大学校、大校场。一是有利于为那些素质更高、视野更广、技能更强的不出事、不费事的“专家化、学者型”审计贤人提供更为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用武空间,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他们有机会体会一种“治未病”诊疗与“堵源头”漏洞的异曲同工之妙,收获一种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化解矛盾的成功,有舞台锻造一种正本清源、培元固本、源头堵漏、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的审计文化。二是有利于形成“我为工作多学习,岗位催我搞调研,工作逼我勤思考”的良好竞争氛围。三是有利于使整个审计过程变成审计人员锤炼审计质量的“考场”,变成互相比试审计质量的“赛场”!课题化审计发展的源动力,来自增强审计人员深钻细研的主动性,培养审计人员精益求精加工审计成果的自觉性。
⑵.对事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课题化审计战略模式是集科研与实践于一体的源头堵漏型的高层次监督,是“专家化、学者型”审计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制度创新的奏鸣曲,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方向。一是有利于凸显高层次审计监督的“放大镜、望远镜”功能。二是有利于将审计科研与审计实践融为一体,解决“务虚与务实”两张皮问题,从而形成“科研在实践中扎根,实践在科研中创新”的大审计观念,促进社会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选取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同一审计样本,针对一个共性问题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跃时空的“大兵团作战”。四是有利于打破为审计而审计,为完成考核指标而审计的“腾云驾雾”式工作格局,促成传统审计模式向现代审计模式转变。五是有利于回归审计的初衷。审计制度设计的初衷应该是让每一个人都被隔离在审计筑起的防护网之外,做到“常在河岸走,不向水伸手”,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不犯错误。六是有利于刷新审计质量的考核指标,拔高审计文化软实力,使审计监督最大限度地从体制机制层面消除制度风险、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或杜绝腐败问题发生的概率。七是有利于使审计监督真正成为被审计单位高层决策者的服务者——“经济卫士、管理谋士”、真正成为高层决策者的“顺风耳、千里眼”。
3、课题化审计的实践成果
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江苏省无锡市、盐城市建湖县等审计机关开展课题化审计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来看,他们秉承“小审计、大服务”的监督理念,针对审计工作自身和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过程,实现了课题项目优选化、理论研究学术化、成果报告分类化、查弊纠错案例化、动态成果信息化,不仅查处的违法违纪资金数额明显增多,而且一批有客观真实情况、有深入浅出分析、有化繁为简对策的审计报告被当地或上级领导多次批示,一批有真知灼见、环环相扣、标本兼治的审计预警建议促使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相关法规政策,一批横向上求广度、纵向上求高度、剖析上求深度、对策上求精度、治理上求强度的理论学术成果也受到了社会科学界专家的好评,全面提升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为“专家化、学者型”的现代审计人才营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具体成果如下:
以长治市郊区审计局为例,他们于1995年提出“课题化审计”新模式并作了有益的尝试。之后撰写了“审计立项课题化初探”、“践科学发展观 行课题化审计”、“会计要素互动守恒审计表探微”、“源头堵漏是审计建议的目标”、“关注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等文章,分别在《审计与经济研究》、《会计之友》、《人民日报》、《前进》等报刊上发表,有的论文参加了审计学术研讨会,有的论文被国家审计署评为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论文三等奖。“课题化审计架构解码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提出的“收款收据须加盖‘二个专用章’(财政部门收费监制专用章与收款部门财务专用章)的建议”、“邮政汇款收据应增设‘汇款去向及用途’栏目的建议”、“关于推行绩效权责预算编制方法的建议”、“关于用审计手段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建议”、“经济效益概念表述应动态化”等审计建议,有的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有的促成全国邮政汇款收据的全新改版,有的内容还变成了地方法规的条款。该局还特别注重挖掘项目内涵,针对发现的典型性、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焦点性的违法违纪问题,整理出“借机敛财——摊派吃掉环保金;顺藤摸瓜——审计挖出小金库”、“埋伏在‘其它应付款’帐户中之收入”、“身为领导,借机绕道游逛”等审计案例,分别载录于《中国审计报》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案例简析》(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出版)中。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