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转型凭借力 风劲好扬帆---关于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8-07 12:56:33 浏览次数: 【字体:

医药产业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由于社会对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和不断增长变化,医药产业几乎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急需寻找一条走出“一煤独大”困境的产业发展之路。在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省委省政府致力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把医药产业确定为重点扶持的七大非煤产业之一,这既是我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现实需要,也是我省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一)我省医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产业基础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底,我省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39家,拥有1930个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2015年,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2亿元,利税总额26.7亿元、利润总额17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4%7.7%13.3%,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工业前列。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的企业共有27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3家、5亿元以上企业7家。亚宝药业、振东集团等2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之列。我省医药产业的一些优势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共有21个品种的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其中克拉维酸钾销量居全球第一,青霉素出口量居全国首位,丁桂儿脐贴、复方苦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人血白蛋白等重要品种的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产业集群发展逐步显现。近年来,我省通过政府规划引导,不断完善医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有效提升。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国药威奇达药业、仟源医药为代表的同朔原料药和制剂集聚区;以广誉远、德元堂为代表的晋中中成药集聚区;以亚宝、石药银湖为代表的运城中药提取物及注射剂集聚区;以振东、康宝、海斯为代表的晋东南生物医药及中药注射剂集聚区;以旺龙、云鹏为代表的临汾中药材及现代中药集聚区和以太原药业、华元制药为代表的太原仿制药及创新药集聚区。以上六大医药产业园区医药产业生产总值占到全省总量的80%以上,以医药产业园为载体的产业集群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三是龙头企业竞争力逐步提升。目前,我省的药品生产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随着医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医药产业兼并重组持续开展,华润、国药、石药等国内知名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入驻山西,亚宝、仟源、振东、同达等省内企业也兼并重组了省内外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亚宝、振东、仟源、广誉远等企业成功上市。全省已有110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亚宝(北京)固体制剂生产线、国药威奇达克拉维酸钾生产车间通过美国FDAcGMP认证,亚宝风陵渡固体制剂生产线通过欧盟GMP认证,石药银湖水针生产线通过加纳FDB认证,企业技术装备得到整体提高,企业规模和产业链进一步扩张,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二)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省医药产业与全国的整体发展形势和增强我省经济发展动力的要求相比、与医药产业发达的省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总量小,龙头企业少。2015年我省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加值分别仅占全省工业的1.19%1.4%,低于全国医药产业4%-5%的水平,各项指标在全国排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3位下降为现在的26位,有近80%的企业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产业规模无论在省内还是在全国同行业中均相对较低,仅有两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且排名为第9093位相对靠后,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二是产品同质化,优势品种少。近年来,我省制药企业获得的新药药品批准文号仅有13个。绝大多数企业普药多,低端品种多,生物制品少,特色产品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种少,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些独家品种还未形成明显的市场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是创新能力差,研发投入少。我省医药科研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短缺,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我省制药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2%,与全国5%-8%的研发投入有较大差距,远低于全世界15%-20%的研发投入水平。全省尚未形成完备的人才引进机制,一些企业由于地域性缺陷,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现有人才也存在流失的风险,还未形成有力的人才支撑队伍。

四是开放意识弱,资源整合慢。一些制药企业摆脱不了思想束缚,小富即安不求大发展,小打小闹不敢大跨越,缺乏战略眼光,不愿走联合兼并重组的路子。在139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只有亚宝、振东、威奇达、银湖等迈出了兼并重组的步伐,与全国新一轮医药产业大调整差距明显。

五是中药发展慢,潜力待挖掘。我省作为中药材大省,但并没有从中获得与市场对等的效益。全国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有1100余家,中药饮片工业总值1307亿元,而且连续3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而我省仅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4家,占全国中药饮片产值份额的0.3%2015年全省中药制剂产值35.45亿元,占全国中药制剂产值份额的0.68%。全国有17个中药材批发市场,而我省目前还没有一家比较完备的批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有80%以上的中药材以原料药运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河南禹州等国内几大中药材批发市场,只有15%左右被省内中药企业消化。

二、当前我省加快发展医药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的目标任务,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加以保障。我省已将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列为重点扶持的七大非煤产业之一,出台了《山西省关于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推进我省医药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

(二)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药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年平均5%以上的增速。从国内来看,人口基数大、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在加速,疾病谱变化,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民对健康产品需求的增长、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都为国内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容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市场消费规模将长期保持增长的态势。

(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我省是天然药物大省,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现代化中药的潜力巨大。全省共有1118种中药材,总蕴藏量达1.88亿公斤。其中,黄芪、党参、生地、柴胡、连翘等30余种为道地药材,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已初步形成老品种与新品种兼有、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并存的多元化格局。我省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尤其是晋北凉爽干燥,具有发展原料药特别是生物发酵产品的独特优势,是我国原料药发酵的最佳地域。同时,我省能源价格较低,原材料丰富,化工配套条件好,劳动力充足,有发展医药产业的明显区位优势。

(四)人员的技术优势。我省有曾为全国制药行业“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制药厂、享誉业界的大同制药厂,还有五大中药厂。虽然原企业管理体制已不复存在,都已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但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药物研究专业人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这是制药企业的基础,但缺乏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以及研发人员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加快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医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富民强省。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创优医药产业发展环境。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形成齐抓共管、快速推进的态势。各级政府要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突出协调配合,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日常工作统筹,定期会商解决疑难问题。要进一步巩固政企合作,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和调动企业的市场主体责任和做大做强愿景,让政府和企业两方面都行动起来,政府负责搞环境、创条件、做服务,企业负责加快发展。同时,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强化跟踪督查和目标考核,确保医药工业各项目标任务快速推进。

二是支持和鼓励企业外引内联和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是当前医药产业发展的潮流和显著特点,是规模发展、快速发展、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许多企业通过合作,提高能力,尽快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径。我省要把外引内联作为医药工业实施创新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要建立省、市、县(区)政府与企业招商联动机制,组建高水平医药专业招商团队。支持引进国内外医药大企业和战略性大项目,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与本省医药企业合资合作。鼓励在省外发展的山西优秀企业家回晋发展,鼓励我省医药骨干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企业及研发机构并购、重组,推动省内医药企业强强联合,鼓励优势企业重组其他企业有效资源,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行业支撑企业。

三是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化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支持和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我省设立区域研发总部或分支机构,加快现代中药、创新药、生物药和医疗器械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药物分析测试中心、药品及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等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推动技术成果优先在本地产业化和推广。支持和鼓励医药项目引进和成果转让,引导国内外技术成果在我省落地生根。

四是鼓励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加强执业资格培训,建立山西医药人才资源信息库。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合组建医药学院。加强人才特别是人才团队的培养和引进。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医药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类型结构,加强对原始创新人才、生物技术工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评聘体系,激发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的热情,为吸引国内外优秀制药人才创造条件。

五是加大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统筹整合工业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科技等专项资金,重点向医药产业倾斜。每年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医药产业用于企业技术升级、重点项目建设、新版GMP改造、新药及生产批件转让等项目的贷款贴息补助,加大对医药产业招商引资、产业化及创新平台打造、新药新器械开发、大品种培育、人才培养、中药材基地建设等的财政补助和奖励力度。落实各项融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和鼓励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清理各类不必要的收费和审批环节,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实施有利于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减轻医药制造企业税收负担。

我省医药产业已经站在了加快发展的起跑线上,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务之急,就是要抢抓难得机遇,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做到起步不迟疑、加速不松劲,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为推动“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