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11-07 21:16:50 浏览次数: 【字体:

省直工商联支部会员、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博士郭立平反映: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波动较大,财政存量资金(以下简称为国库库存)逐年抬高,呈现出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与国库库存持续升高并存、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与国库库存消化较慢并存、地方政府发债需求加大与国库库存资金闲置并存、贫困地区国库库存高与富裕地区国库库存高并存、实体经济活力下降与国库库存持续上扬并存的“五大并存”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关系密切。

在现有财政体制中,按照“财权上收、事权下沉”的预算安排,财政资金运行实际上是“条块”分割的。财政收支“分块划线”,纵横交错,各部门、各层级都具有很强的“吸金”能力,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普遍存在,使得库存沉淀,国库形成事实上的资金“海绵”。作为财政收支运行的结果,国库库存高企是财政收支管理不到位、收支通道不畅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一是财政收入在部门内横向分块形成库存滞留。其中,转移性收入规模扩大,增加库存;地方债资金“候支超时”,增加库存;预算单位结转结余,增加库存;非税收入“集中入库”,调节库存;财政专户“回流”入库,调节库存。二是财政支出在层级间纵向划线形成库存滞流。主要是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多层过滤,支出内生性沉淀。一方面,资金预算制定和下达过程中,源头安排和实际需求误差频发。另一方面,转移支付从中央到项目账户,层层过滤,形成时间滞后和资金滞流,产生资金沉淀。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制度梗阻。预算和转移支付等相关制度规定造成了资金壁垒,阻碍了资金流动,造成了上级有钱及时花不出去,下级“买醋的钱不能打酱油”,资金“两头闲”的情况。

二是技术梗阻。财政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结项、考核或过于粗放,或过于严格,阻碍了资金流动。

三是环节梗阻。财政资金分配层级多、链条长,资金调配走弯路,多绕路,增加了环节,延长了资金周转时间。

四是执行梗阻。上级部门出于审慎,先是把紧钱袋子,支拨严格,但是钱一出手,一拨了之,后续监督流于形式。下级政府为了资金充裕,用钱方便,总想着自留地,超额预算,虚增指标。由此,财政部门年底集中拨款赶进度的现象屡禁不止。

为此,提出“定收、促支、严考、化余”八字建议:

一是“定收”:建立国库收支一本账,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加大财政专户“去存”力度,撤销除经过批准保留的账户以外的所有财政专户,原有资金及时入库。加大预算单位“去存”力度,取消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全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核算,真正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现国库收支一本账。

二是“促支”:优化资金拨付渠道,强化支出控制力度。改进财政资金划拨层级多、链条长、周转慢的方式,提高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预抵税收返还比例,使下级财政转移性收入与当日上解税款实时“轧差”,实现直达入库、及时支出。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一方面严格执行零基预算,确定合理的定额标准,防止预算单位多报、虚报预算,规避资金的跨年累积;另一方面科学控制支出周期,使财政支出的规模、进度尽可能与项目时间匹配,严控季末、年末突击拨款或拨往财政专户虚列支出。

三是“严考”:防止财政存量资金“前清后累”,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一是建立预算执行率考核指标。明确规定“当年1-10月份预算计划执行率达不到序时进度的项目支出,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项目预算金额不得超过上年总额80%”。二是建立结余资金盘活率指标。加大对财政结余资金(包括连续结转超过两年的结转资金)的统筹使用力度,当年结余资金盘活规模至少要占到结余资金总量的90%以上。同时,将财政存量资金纳入预算后的执行率、盘活率与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结合起来推进盘活进度。

四是“化余”:积极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在保障国库资金的安全性的前提下,探索商业银行协议存款、国债回购、提前赎回地方债、购买央票、同业拆借等现金管理方式,提高库存资金的收益率。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