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民建运城盐湖支部胡海升反映:我国农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但当前农村,特别是丘陵、高半山和山区农村,不同程度的空心化现象突出,青壮年大部分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是老和幼。劳动力缺乏,水田变旱地,完全依靠农药和除草剂,田地退化,土质板结,产量大减。据农业部2014年调查:评价为七——十等的耕地面积已达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同时由于劳动力缺乏,留守农村的老幼,根本无力耕种所有土地,农田四周树木杂草吞噬农田,部分良田沃土已长满灌木和杂草,只好无可奈何地撂荒了。坚持耕种的土地也只有靠高肥高水、农药和除草剂获得收成。由于老年农民普遍文化不高、部分农药单位含量不够或使用单位标注混乱,让农民无法正确使用,造成农残危害。目前,中国农业种植成本高,化肥用量每千公顷达到341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水资源消耗每公顷557.55吨,比印度多出近100吨;农产品商品率还不到60%,比印度、越南还低;农业劳动力耕种面积小,只有印度的一半,比美国少200倍;水稻、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每千公顷的机械使用量比印度还低得多。高成本导致无利润或倒亏。造成我国农村现今境况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农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规律,长期被低估;其次是农业劳动力青黄不接,80后、90后不会种田,也不愿种田;再次是现行体制造成半围城现象——能出不能进。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文种对着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至今尚未出台相关实施及扶持细则。
为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目前的现状,形成农业有人干、农民有钱赚、农村有希望,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指导意见》为根据,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尽快出台细则。特别是明确大型企业在实施精准扶贫与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给予的扶持政策,让企业在扶贫扶农中无后顾之忧。
二、建议国家层面厘清推进城镇化与农村土地耕种的关系,明确推进城镇化不是鼓励农村土地撂荒,同时征收土地撂荒费。
三、拆除体制“围墙”,让农村这个“城”出得来,进得去。建议允许农村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交易,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四、加大对农村机耕道、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创造良好条件。加大对农用机械的补贴幅度,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农业效益。
五、全面禁止生产、使用植物和动物用激素,推进农残检验大众化、便捷化,提高农产品安全性,打造绿色放心农业,保卫餐桌上的安全。
六、鼓励有知识的青年农民还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开发农业,为他们在城市进行农产品直销、种植保险等提供资金支持,带动农村致富。
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特色农业区域,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城市周边,特别是适合机械化、自动化耕作的平原地区,应以蔬菜种植、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禁止种植城市绿化所用的树木花草等浪费土地资源的作物,以丰富城市菜篮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