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万柏林区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议
民建太原科技大学支部主任高建伟反映: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信部出台了《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域为依托开展试点,有序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到2020年形成15 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 年形成40 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战略布局,对未来科技和产业格局影响深远。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对延伸产业链、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工业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作用显著。先进省份和地区已纷纷研究布署,占领至高点,抢抓话语权。我省是国家传统制造业大省,如若丧失先机,将极大制约全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太原市是全省制造业中心,万柏林区更是规模化制造业聚集区,太重、汾机、晋机、北车、太钢等一大批国家大型制造骨干企业云集,更有理工、科大两所驻地理工高校。在万柏林区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区域优势以及其他诸多便利条件。目前,在省科技管理部门推动下,理工大、科大已协同多家省内外企业和高校建立了多个制造领域协同创新中心,如:太原科技大学太原重型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省重点)、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关键基础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高端煤矿机械设备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新型光电薄膜材料及器件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煤层气高效开采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但因驻地高校、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平台与机制的缺失,多数存在“墙里开花墙外红”的现象。科大最近与江苏海安县共建“海安锻压装备研究院”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为此,建议:
按照“省级立项,市级推动,区级实施,校企共建”的模式,发挥驻地政府主导作用,在万柏林区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争取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突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