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2-09 12:36:50 浏览次数: 【字体:

省直七支部李琪反映:通过分析当前宏观就业形势及我院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和分析了今后就业工作应如何调整改进,以应对就业形势所发生的变化。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虽然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人才招聘市场”层出不穷,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国家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给原本就业压力就很大的高校毕业生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1.就业人数庞大

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高考录取率从36%提高到目前的75%以上。2005年以来,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规模一直居世界第一。毕业生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需求增长速度,因此,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2.就业岗位缺少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较低,社会新增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中国社会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承载如此庞大的高校就业群体。而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投资主要用于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大学生作为知识密集型人才的代表,第二产业不是消化这类劳动力的主体,因此部分高校毕业生并不能够充分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

3.学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许多学校追求短时效应,盲目跟风,不顾本校的实力,在课程的设置上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而忽视了社会本身的需要,造成人才供求过剩;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结果出现了某些专业人才的严重过剩。也有一些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同时,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难以与自己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导致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

4.就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市场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档案、户口等原因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但始终表现出“政策好,难落实”的局面,使得很多毕业生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有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引进一个人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由此可见,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5.就业观念守旧落后

在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许多高校毕业生思想浮躁,眼光过高,缺乏一个科学的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片面追求过高的薪资待遇,而不去考虑自己能创造的价值能否匹配自己所要求的薪资待遇,从而导致不适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就业观还比较保守。他们把进大城市、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作为首选,而最需要人才的偏远地区和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的基层却很少有人愿意去。同时,由于缺少充足的信心与勇气,多数学生也不愿意尝试自主创业,这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各所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增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第一,高校应该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优化学校的专业总体结构,重新定位其培养目标、设计其培养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使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做到办学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保证大学毕业生在行业领域中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优势。

第二,高校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高校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依托便利、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就业市场行情和动态。

第三,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能针对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校际、校地联合,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第四,大力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加强创业教育。高校要强化内部教育改革,转变就业教育观念,探索创业教育的新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勇气与敢于挑战自我的信心。

2、大学生个人应自觉提高就业能力,更新就业观念。

第一,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教育”,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分配、听安排的心态,树立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

第二,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在实际行动中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开发自己的潜能,为达成目标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从而提高个人能力,实现梦想。

第三,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大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展示他们多才多艺的风采,树立信心,培养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想法的交往方式问题。二是具有自卑心理的交往问题。三是猜疑心理作怪的问题。解决对策:一是学会倾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二是要学会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行,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增强学生自信心。三是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要学会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不能过分怀疑,这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是想通的。

4.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环境适应问题。二是神经症问题。三是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解决的对策如下:一是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和室友友好相处,多结交一些兴趣相同的朋友。二是神经症的学生赢保持良好的睡眠,注重休息,多看一些积极乐观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生活,调整生活规律。三是结交正确的朋友,选择志趣相同,对生活学习积极向上的人做朋友,不喝消极堕落的人做朋友,不接触社会的不良青年。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