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农村“村村通”道路建设问题的建议
民建运城盐湖区支部委员、盐湖区政协委员王兴平反映: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大批城市工薪有车族回乡过年或返乡度假,特别是每年春节或特定节假日,走亲访友车辆增加,原本狭窄的乡村公路挤得水泄不通,给农村出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农村交通越来越堵,折射出农村道路交通面临的大问题。
造成“堵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农村道路总体较窄,短时间内确实解决了出行难题,但长远来看必将面临“二次投资”建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其二是农村道路管理跟不上,许多村庄公路不在当地交警管辖范围之内,长期缺乏管养也导致路面破损严重;其三是农民公共意识觉悟有待引导提高,本就狭长的道路经常被一些建筑物、生活垃圾、无序停车等挤占。
作为一名财政干部,总是瞅在眼里、急在心里,农村中的许多公共投资建设、许多公共资源配置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就“村村通”道路建设来说,笔者提三点建议:
一是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做好顶层设计。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实施,一方面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用宏观战略思维运筹帷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推进,保障项目整体推进;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能停留在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即使压缩建设里程,也要充分考虑未来一个时期车辆增加量,保障道路的宽度和质量,建一条、成一条。
二是财政民心工程更要汲取民智。智慧缘于民间。公共财政是民生工程的重要支撑。今后在制定财政政策、管理财政资金、支持改革发展中,要进一步充分开展前期调研,完善听证、论证等程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尊重民意、汲取民智、体恤民情。创新在基层,规范在上层,只有广泛听取民意,充分汲取民智,才能不断提高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后续管养务必引导发动群众。农村道路建设等群众性民生工程都是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出现挤占公共资源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引导。为此,要加大宣传、加强引导,在法制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乡规民约,让群众自我管理、相互监督、舆论制约。总而言之,就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