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促进能源大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需要关注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山西省政协社情民意特约委员、民建忻州市委许中贤反映: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去产能、稳增长政策取得明显效果,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低位企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特别是在全省煤炭行业去产能,煤炭工业不断下行的背景下,非煤工业保持增长,推动全省工业企稳回升,结束2014年以来的负增长局面。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全省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但山西省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市场需求并没有明显改善,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存在,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一、环境承载压力限产停产对生产影响加大。2016年12月份受雾霾天气影响,山西省有134家工业企业生产减少,停产天数最短3天,最长31天,影响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约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企业38家、钢铁企业20家、炼焦企业24家、电力企业3家、化学企业13家,有色、建材等其他企业36家。随着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不断加大,山西省支柱性产业企业不间断停产状态将继续持续,影响全省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工业经济下行风险仍然存在。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7%,较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在全省支柱性行业受环境制约限制不断加大的今天,节能降耗压力巨大,工业经济增长压力随之加大。
二、传统行业比重较大导致新旧动能转换难度大。2016,山西省煤炭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下降3.0个百分点,但其占比仍高达43.8%。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工业仍为全省四大支柱性产业,合计占比72.9%,较上年仅下降1.1个百分点。而煤层气采掘、食品、医药、纺织等新兴产业比重变化不大。全省工业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支柱性产业,2016年,冶金、电力、焦炭分别拉动全省工业回升1.8个、1.0个和0.9个百分点,是2016年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点。
三、新兴产业基础薄弱影响生产稳定增长。2016年12月当月,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3.6%,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下降47.9%,新能源产业下降5.6%。高技术产业下降2.9%,其中,占比较大的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下降8.7%。工业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不稳,动力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2016年山西省工业经济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工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繁重。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仍然是推进能源大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一、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把煤炭钢铁去产能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提高先进产能占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煤炭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重点发展围绕能源产业的现代煤化工、煤机制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产业,形成多轮驱动、低碳绿色的综合能源体系;要把电力去产能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构建煤、电、网、载能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使山西的能源优势、电力优势转化为企业成本优势、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先进产能,逐步实现全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减轻环境承载压力。山西省工业经济过于依赖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工业,这四大工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与日俱增。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的同时,注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走出一条高效环保的路子。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抓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要强化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的完成。各地节能主管部门要提高意识,因地制宜,推动企业落实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各项节能措施,全面开展能耗循环回收利用,确保完成本地区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要强化对重点企业节能指导,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严防关停淘汰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促进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下降。
三、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转型综改示范区”是山西省的一块金字招牌,要切实利用好这块金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真正使开发区成为转型综改试验主战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大数据战略,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山西,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煤层气等新兴潜力产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促进能源大省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