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积极推进农村污染治理
民建阳泉市委会会员、阳泉市政协委员任武反映:农村环境保护,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一些地方在创建文明城市、搞好城市环保问题工作上成绩突出,但对农村的环保问题却不够重视,很多乡村仍停留在重点地段、集中整治、临时应付的状态,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垃圾乱倒、污水乱流、蚊蝇滋生、家畜乱跑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农村环境状况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质量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民大都缺少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改变,随手丢弃废物现象比比皆是,同时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垃圾增多,而又缺乏相关制度与监管,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可想而知,农村田地减少、生产减少,农家自然肥的使用更加减少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很多可以利用的农家肥材料成为垃圾,并且前几年私挖滥采现象的盲目开采,导致自然环境吸纳能力减弱,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为此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要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将农村污染治理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重点解决所辖地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
二、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与技术规范。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实施系列配套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严厉打击私挖滥采,毁坏耕地的违法行为,抛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四、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增强农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六、健全农村环境污染整治长效机制。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除农村卫生死角,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或转运等设施,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健全环保责任制,实行农村环境保护辖区主要领导负责制,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考核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确保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七、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超前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美观。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