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达: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民建山西省妇女委员会委员 、临汾市政协常委、民建临汾市委副主委 高标达反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维系高质量教育的基本保证。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素质教育能否全面推进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我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有如下思考和建议:以临汾市为例,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近几年,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教师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教师队伍得到了规范管理,较好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一批教学和教改带头人,敬业、勤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但是,面临新时期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全市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素质性矛盾,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因素所致,教师的思想认识、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教师们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对新的教育理念知之不深,缺乏接受新观念的自觉性,使部分教师对教学职业产生倦怠心理,因此产生了应付,消极情绪。
二、体制性矛盾,长期以来,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障碍主要是能进不能出,人事管理受制于编制,人事、财政等多个部门控制学校,缺乏用人自主权。教师一旦被录用,一般情况下便成了终身制,或优或劣悉所自便,学校无法将不胜任的老师作任何约束,更无法将其淘汰。导致学校聘任制度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
三、结构性矛盾激化 教师来源比较单一。教师学历结构整体偏低,调研中发现高中教师本科学历3673人,占71.61%。专科学历1373人,占26.8%。有近1/3学历不达标;初中教师有近1/5学历不达标,有许多教师是后续学历,尤其是小学,大量的中专学历教师,民转公办教师;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体育、语文、政治超编,小学教师如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课教师缺编,教师校际流动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结构不平衡,小学教师,尤其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而且工资偏低。人心不稳等,种种因素严重制约着全市乃至全省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议: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大力倡导敬业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大力表彰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显著的优秀教师。在对学校管理的评估中,要加大校风,评比的权重,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首要的考核评估内容。同时,要严肃教师队伍,对教学态度差,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水平低的教师要批评教育,对严重影响教育形象的不良风气要严肃整顿,确实不适合教学的要坚决转岗、调离。同时教育局要制定统一培训计划,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或脱产,定单培训,并对教师开展人文关怀活动,做为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首先是关怀,去理解他们的苦衷,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心理得以放松,其次才是对他们的要求,在悉心的关怀下,教师岂能不努力工作。
二、加强教师招聘录用工作,实现师资资源均衡发展。各县市教育局要摸清教师队伍底子,澄清高中、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和学校教学网点布局的实际情况,测算核定学校教师编制数,明确、借用、借调教师的编制岗位隶属;部分专业紧缺教师应聘用、录用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师源,让教师严重缺员的学校得到及时补充,从数量上保障教学需要;制订优惠政策,重点向小学倾斜,向山区乡镇、偏远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城市与乡村均衡发展。
三、深化、人事制度化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教师管理机制。 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应以规范的聘用制为重,根据现有资源,优化人员结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使具有任教资格的社会人士、大中专毕业生,按实际需要及时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把厌倦于教育不适宜做教师的退出教师队伍,建立自主择业,自由流动优化组合的新机制。为教师创造更大的择业空间。特别是对因年龄、身体或知识更新不适宜继续从事教师工作的教师,适当的照顾。其次,应逐步建立教师合同聘用管理制度,灵活的用人模式,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机制,鼓励教师有序竞争合理流动。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尽快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近几年,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教师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教师队伍得到了规范管理,较好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一批教学和教改带头人,敬业、勤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但是,面临新时期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全市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素质性矛盾,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因素所致,教师的思想认识、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教师们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对新的教育理念知之不深,缺乏接受新观念的自觉性,使部分教师对教学职业产生倦怠心理,因此产生了应付,消极情绪。
二、体制性矛盾,长期以来,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障碍主要是能进不能出,人事管理受制于编制,人事、财政等多个部门控制学校,缺乏用人自主权。教师一旦被录用,一般情况下便成了终身制,或优或劣悉所自便,学校无法将不胜任的老师作任何约束,更无法将其淘汰。导致学校聘任制度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
三、结构性矛盾激化 教师来源比较单一。教师学历结构整体偏低,调研中发现高中教师本科学历3673人,占71.61%。专科学历1373人,占26.8%。有近1/3学历不达标;初中教师有近1/5学历不达标,有许多教师是后续学历,尤其是小学,大量的中专学历教师,民转公办教师;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体育、语文、政治超编,小学教师如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课教师缺编,教师校际流动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结构不平衡,小学教师,尤其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而且工资偏低。人心不稳等,种种因素严重制约着全市乃至全省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议: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大力倡导敬业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大力表彰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显著的优秀教师。在对学校管理的评估中,要加大校风,评比的权重,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首要的考核评估内容。同时,要严肃教师队伍,对教学态度差,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水平低的教师要批评教育,对严重影响教育形象的不良风气要严肃整顿,确实不适合教学的要坚决转岗、调离。同时教育局要制定统一培训计划,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或脱产,定单培训,并对教师开展人文关怀活动,做为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首先是关怀,去理解他们的苦衷,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心理得以放松,其次才是对他们的要求,在悉心的关怀下,教师岂能不努力工作。
二、加强教师招聘录用工作,实现师资资源均衡发展。各县市教育局要摸清教师队伍底子,澄清高中、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和学校教学网点布局的实际情况,测算核定学校教师编制数,明确、借用、借调教师的编制岗位隶属;部分专业紧缺教师应聘用、录用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师源,让教师严重缺员的学校得到及时补充,从数量上保障教学需要;制订优惠政策,重点向小学倾斜,向山区乡镇、偏远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城市与乡村均衡发展。
三、深化、人事制度化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教师管理机制。 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应以规范的聘用制为重,根据现有资源,优化人员结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使具有任教资格的社会人士、大中专毕业生,按实际需要及时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把厌倦于教育不适宜做教师的退出教师队伍,建立自主择业,自由流动优化组合的新机制。为教师创造更大的择业空间。特别是对因年龄、身体或知识更新不适宜继续从事教师工作的教师,适当的照顾。其次,应逐步建立教师合同聘用管理制度,灵活的用人模式,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机制,鼓励教师有序竞争合理流动。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尽快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