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史全森:破解难题 力推新农村建设

来源:民建山西省委 发布时间:2009-07-10 08:35:31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建运城市直一支部委员 史全森反映: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变革。如何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已经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日前,笔者在河津市小梁、阳村、柴家3个乡的部分村庄调研时,发现了一些制约当前农村发展的共性问题。

    一、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新农村建设。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缺少扶持资金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突出问题。阳村乡几乎所有村子的水管都已老化,单依靠村里财力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柴家乡老万苍路吴村至苍底段,道路严重损毁,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一直无法修。小梁乡有两个山庄窝铺式的村子由于没钱,至今还未把电视光缆引进村。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农业收入低,如今年小麦平均每亩减产50余公斤,依靠夏粮生产的农民基本没有收入;一般农产品多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很少深加工,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大多数村庄缺少经济来源;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

    二、技术服务与农民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矛盾。目前农民在应用农业新技术方面积极性虽然很高,但由于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限制,一些新技术并未得到有效应用,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多数村里没有相对稳定的科学技术指导队伍,只是偶尔开展一些“技术下乡”等活动,由于时间限制,所起作用十分有限。

    三、农村土地承包不平衡,一些无地农民缺少发展条件。虽然国家已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但实施效果尚不明显;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有限。

    四、供电实行二元化管理,农电设施无力维修等问题,都制约着新农村建设。

    因此建议:

    一、放宽贷款条件。以农民建一个蔬菜大棚为例,目前金融部门有关贷款额度的规定,加上县、乡的各种补贴,与建棚所需资金有一定差距,还需农民自筹一部分资金。如果要规模化种植,资金缺口就更大。许多农民提出,应将目前实行的小额贷款额度加大,这一建议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考虑。

    二、多送技术下乡,解决农村发展问题。资金支持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引导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提高其致富能力。针对农民渴求学习农业新技术应用的情况,建议各地推广长期“技术下乡”制度,让技术人员住到农村,农民有了问题可随时解决。“技术下乡”的种类应多样化,以满足农民对各类技术的需求。

    三、合理分配土地。通过对各村机动土地的清理,适当补给缺地村民。同时,可以进一步探索土地流转操作办法,解决一些人缺少土地的问题。

    四、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必须采取得力措施: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二要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四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五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六要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发展劳务经济;七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希望电力部门在电费收取、电力设施维护等方面,积极向农村倾斜,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