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林:对中小企业发展既要雪中送炭 更要助其强筋壮骨
山西省政协常委、民建山西省委常委、阳泉市副市长刘兆林反映: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了解,山西省许多中小企业的产品产量大幅下降,新开工项目80%难以按期完工投产,亏损面超过40%。各地的情况也不例外,全国各中小企业集中发展的地区除了一小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增长外,大多数产品都受到市场的影响,产品产量明显回落。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停产、歇业、关门、倒闭现象集中显现,造成了主要经济指标的明显下滑,大量人员的失业与隐性失业,给社会稳定也增加了诸多隐患。在同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中小企业呼吁救助的愿望非常强烈,社会各方面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也尤为关注。近期,我们在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小企业要想迅速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危机和挑战中找到出路,就应当积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既要从发挥好政府协调资源和提供支持的职能入手(可谓雪中送炭),又要从激励、引导和指导中小企业狠抓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助其强筋壮骨),才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眼前的困境,练就应对各类经济风险的本领,以图科学地、长远地、可持续地发展。
中小企业其中一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山西省和大部分中部省份的状况一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和成果,对推动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创业基础的原因,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从拾遗补缺的家庭作坊式开始经营的,是在市场短缺、生产要素成本低、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环境下起步发展的,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业结构差、创新能力差、信用环境差、管理素质差等问题,总体上呈现结构散、规模小、力量弱、环境差的格局。从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上分析,涉足第一产业的数量少、规模小,集中涉足于第二产业,但产品起点低、经营粗放、缺乏产业规划,涉足第三产业的投资少、发展能力明显不足。在第二产业中,也主要集中在以消耗能源为主,环境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的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行业,经不起国家环保政策的考验。从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上分析,大部分企业无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几年一贯制的现象普遍,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从中小企业的品牌与信用建设上分析,能规范管理、诚实守信、最终形成自主品牌的企业较少。从企业家的管理素质上分析,大部分企业家靠打拼精神起家,创业初期还可应付,规模做大后由于缺乏系统学习与知识更新,没有实现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转型。事实上,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本身就弱,在金融危机面前当然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单单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中小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举步维艰的原因,应当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节能减排的考核机制、转型发展的战略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叠加而造成的。其中更为核心的是,中小企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落后的企业组织形式与现代企业制度,落后的企业发展理念与高度信息化社会形态之间的矛盾,是中小企业发展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虽然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经营上的困难,但也应该看到,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素质、结构调整也带来了新的契机。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应审慎思考,正确把握,加强引导,帮助企业解决好基本生存、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中小企业要想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首先要为其雪中送炭。就数量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中小企业所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对增加居民收入、支撑社会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事关百姓,事关大局,事关稳定。目前,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生存下去是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围绕中小企业订单减少、资金断链、成本增高三大困难,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协助企业搭建信息平台、拓宽市场、解决订单不足的问题;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解决融资问题;贯彻国务院及各部委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脱困的政策,以减少运营成本的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很多企业仍感到没有从根本上好转,效果仍然不太明显。结合基层实际与企业的呼声,建议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信息平台。一要把各级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及重大举措及时公开;二要把政府相关部门服务中小企业共克时艰的工作任务、职责、要求公布于众;三要请专业管理部门与专家结合各地实际,给企业提供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或意见;四要定期点评各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实绩;五要跟踪反映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经验、动态及问题。
二、政府要真金白银地支持企业脱困。各级财政宁可少上几个城市建设项目,也要加大对困难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资金应主要用于担保资金的扩大、国企改革、招商引资投入、科技与品牌的奖励、服务硬件的改善等,让中小企业感受到发展环境的改变。
三、政府应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及金融系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宣讲政策,结成对子,提供服务。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让中小企业感受到政府不仅有形式,更有内容,有办法,有实效。
四、发挥国有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脱困的作用。政府应该要求国有大企业对和其有产业链相关关系的中小企业坚持合作双赢的理念,多承担一些中小企业的困难,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让民营企业在危机中感受国有资产的包容和带动价值。
中小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助其强筋壮骨,做实做强。金融危机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问题。不断转型升级、树立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小企业永恒的追求。各级政府当前的任务是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强筋壮骨”、“强身健体”。
一、帮助企业转好型、定好位。各级各部门要确立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中小企业的概念,积极做好信息、要素、项目、程序、准入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凝聚到经济振兴的事业中来,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的集群度,也可以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并可达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形成合作共赢,避免恶性竞争的态势。通过充分协商,争取支持,化解政策风险,才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三、用政策激励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台政策,用政策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用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四、完善机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商业银行主动增大投贷比例;二要下大力发展担保事业,实现政府、企业、银行互信担保;三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四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五、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要制定和实施严格的企业家资质认证,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引导,加大对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建设,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作用,着力营造一个尊重、宽容企业家依法经营、科学管理的氛围,使企业家真正成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了解,山西省许多中小企业的产品产量大幅下降,新开工项目80%难以按期完工投产,亏损面超过40%。各地的情况也不例外,全国各中小企业集中发展的地区除了一小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增长外,大多数产品都受到市场的影响,产品产量明显回落。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停产、歇业、关门、倒闭现象集中显现,造成了主要经济指标的明显下滑,大量人员的失业与隐性失业,给社会稳定也增加了诸多隐患。在同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中小企业呼吁救助的愿望非常强烈,社会各方面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也尤为关注。近期,我们在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小企业要想迅速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危机和挑战中找到出路,就应当积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既要从发挥好政府协调资源和提供支持的职能入手(可谓雪中送炭),又要从激励、引导和指导中小企业狠抓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助其强筋壮骨),才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眼前的困境,练就应对各类经济风险的本领,以图科学地、长远地、可持续地发展。
中小企业其中一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山西省和大部分中部省份的状况一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和成果,对推动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创业基础的原因,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从拾遗补缺的家庭作坊式开始经营的,是在市场短缺、生产要素成本低、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环境下起步发展的,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业结构差、创新能力差、信用环境差、管理素质差等问题,总体上呈现结构散、规模小、力量弱、环境差的格局。从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上分析,涉足第一产业的数量少、规模小,集中涉足于第二产业,但产品起点低、经营粗放、缺乏产业规划,涉足第三产业的投资少、发展能力明显不足。在第二产业中,也主要集中在以消耗能源为主,环境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的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行业,经不起国家环保政策的考验。从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上分析,大部分企业无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几年一贯制的现象普遍,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从中小企业的品牌与信用建设上分析,能规范管理、诚实守信、最终形成自主品牌的企业较少。从企业家的管理素质上分析,大部分企业家靠打拼精神起家,创业初期还可应付,规模做大后由于缺乏系统学习与知识更新,没有实现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转型。事实上,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本身就弱,在金融危机面前当然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单单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中小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举步维艰的原因,应当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节能减排的考核机制、转型发展的战略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叠加而造成的。其中更为核心的是,中小企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落后的企业组织形式与现代企业制度,落后的企业发展理念与高度信息化社会形态之间的矛盾,是中小企业发展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虽然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经营上的困难,但也应该看到,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素质、结构调整也带来了新的契机。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应审慎思考,正确把握,加强引导,帮助企业解决好基本生存、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中小企业要想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首先要为其雪中送炭。就数量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中小企业所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对增加居民收入、支撑社会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事关百姓,事关大局,事关稳定。目前,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生存下去是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围绕中小企业订单减少、资金断链、成本增高三大困难,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协助企业搭建信息平台、拓宽市场、解决订单不足的问题;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解决融资问题;贯彻国务院及各部委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脱困的政策,以减少运营成本的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很多企业仍感到没有从根本上好转,效果仍然不太明显。结合基层实际与企业的呼声,建议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信息平台。一要把各级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及重大举措及时公开;二要把政府相关部门服务中小企业共克时艰的工作任务、职责、要求公布于众;三要请专业管理部门与专家结合各地实际,给企业提供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或意见;四要定期点评各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实绩;五要跟踪反映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经验、动态及问题。
二、政府要真金白银地支持企业脱困。各级财政宁可少上几个城市建设项目,也要加大对困难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资金应主要用于担保资金的扩大、国企改革、招商引资投入、科技与品牌的奖励、服务硬件的改善等,让中小企业感受到发展环境的改变。
三、政府应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及金融系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宣讲政策,结成对子,提供服务。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让中小企业感受到政府不仅有形式,更有内容,有办法,有实效。
四、发挥国有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脱困的作用。政府应该要求国有大企业对和其有产业链相关关系的中小企业坚持合作双赢的理念,多承担一些中小企业的困难,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让民营企业在危机中感受国有资产的包容和带动价值。
中小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助其强筋壮骨,做实做强。金融危机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问题。不断转型升级、树立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小企业永恒的追求。各级政府当前的任务是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强筋壮骨”、“强身健体”。
一、帮助企业转好型、定好位。各级各部门要确立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中小企业的概念,积极做好信息、要素、项目、程序、准入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凝聚到经济振兴的事业中来,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的集群度,也可以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并可达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形成合作共赢,避免恶性竞争的态势。通过充分协商,争取支持,化解政策风险,才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三、用政策激励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台政策,用政策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用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四、完善机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商业银行主动增大投贷比例;二要下大力发展担保事业,实现政府、企业、银行互信担保;三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四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五、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要制定和实施严格的企业家资质认证,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引导,加大对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建设,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作用,着力营造一个尊重、宽容企业家依法经营、科学管理的氛围,使企业家真正成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