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任金旺:关于建设我省生态文化的建议

来源:民建山西省委 发布时间:2009-03-11 15:25:04 浏览次数: 【字体:
    市政协委员、民建太原市委任金旺 反映: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繁荣生态文化。繁荣生态文化,就是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生态文化宣传力度,大力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尊重自然生命的世界观,和谐统一的道德观,弘扬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在全社会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以太原市为例:

    太原市具有悠久的历史,自然乡土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十分丰富。据调查,全市共保留古树名木约450余株,其中晋祠的周代侧柏等属于树木文化中难得的瑰宝。在园林寺庙风景文化方面,有晋祠、双塔寺、崇善寺、蒙山大佛、天龙山森林公园等。太原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通过加大投入,保护了原有生态文化资源。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城郊公园建设等一批新的生态文化工程。在生态文化宣传方面,林业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出版了一批专著和宣传材料。如《太原森林与生态史》、《太原植被》、《太原林业志》、《太原植物志》、《太原森林》等。使生态建设得到了发展。

    太原市的生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多与历史文化互相交织在一起。生态文化具有数千年历史积淀,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太原市的生态文化元素相当丰富,但由于生态文化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致使各个文化要素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共同反应的文化主题不够鲜明,处于较零散的状态。太原市生态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科学知识、生态道德观念还比较薄弱,符合生态文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远没有建立起来。

    二、生态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发展规划、政策导向、组织建设、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方面相对滞后,制约着生态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生态文化的基本资料、基础实施还很不完善。生态文化需要大量的图书资料、音像作品来加以体现,这方面的资料相当缺乏。同时缺乏研究、宣传生态文化的基本阵地,如科研单位中很少相应的研究室,缺乏生态建设博物馆、展览馆等,不能满足人们了解生态系统知识和文化的需要。

    四、生态文化产业不发达,对生态文化资源的经营管理仍然比较粗放。太原市的生态旅游、生态休闲、种苗花卉等生态文化不发达,在产业开发中的经营理念还比较落后。

    对生态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制定出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编制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明确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启动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二、加强生态文化的科学研究,加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围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加强生态文化科研投入,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战略、生态伦理、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研究。加强生态文化学科建设,培养生态文化研究的高层人才。

    三、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出版生态文化书籍,丰富生态文化产品。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包含建设森林公园、城郊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园、野生动物园、革命纪念林、保护古树名木等。要充分发挥现有生态文化资源的作用,设立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同时建设一批新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编辑出版生态文化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书籍,宣传生态文化研究成果;大力发展以树木、野生动物、湿地、生态旅游等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为满足社会对生态文化的需求。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广泛开展生态科普活动,结合世界“地球日”、“环境日”和全国“植树节”、“爱鸟周”等节庆活动,通过图书、报刊、网络、广播和电视等媒体,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

    五、推进城乡生态文化建设,完善生态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家园建设,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爱绿、护绿、建绿的良好氛围。拓展全民义务植树的活动。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