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生、张政斌:关于市级以下科技人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对策建议
民建省委经济委员会委员胡新生、民建长治市委会员、郊区政协委员、长治市郊区审计局副局长 张政斌反映: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科技人员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同时也应看到,他们在工作中也难免会不同程度地遇到困难和问题,有些困难和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着他们发明创造的进程,影响着科研成果的转化进程。
一、由于科研经费预算不足,致使科技人才的资料、后续培训支出与经济发展速度不成比例。这对于业余的个体科技人才来讲,他们购买专业书籍、报刊的支出在工资中占到了20%—40%,这无疑对一个家庭是一笔不小开支。这个开支对他们又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上,每一个研究人员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前沿资料作为垫脚石,用以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如果不了解、不学习外面的东西,自己蒙住头搞科学研究,或许是在重复别人已成功的劳动,浪费自己宝贵的脑力资源;或许是在纸上谈兵,完成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搞出的东西势必会造成科研与生产脱节,影响成果转化,因此,科研经费是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应优先保证。可事实上,在最基层工作的科技专业人才因受经费等条件的局限,看不到自己明天能有专业前途的辉煌,中途有的身怀绝技而“跳槽”,有的丢弃专长而改行从政、从商。
二、有些专利发明人因负担不起专利保护费,而被迫放弃专利保护。在社会上有许多业余的有识之士,利用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搞了一些非职务发明,由于他们无单位的支持,一些专利在取得后的几年内,不仅没有因拥有知识产权而得到专利成果的回报,反而因拥有知识产权而背上了专利保护的经济负担,变成了放弃不情愿、拥有就赔钱的“心病”。
三、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率很底,影响专利发明人的创业积极性。据统计,全国每年有90%以上的专利只能停留在科研成果这个层面上,成果转化率不足10%,基层的转化率更低,这个现状,不仅影响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还挫伤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
四、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体状况欠佳。一般来讲,在市级以下的单位,取得高级职称的人员年龄大都已40以上,他们经过多年的奋斗,在本职工作岗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们多年的脑力透支,在这个人群中不乏有三高症状,有的已患疾病,有的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有一些英年早逝,实在可惜。
五、专业技术人才申报科研课题、申报项目评奖和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不高。基层科研事业的发展全靠科技人才的鼎立支撑。由于基层单位无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加之专业技术人才又非单位领导干部,他们往往在透支了脑力劳动之后,还需要再开支一笔自己实在不情愿,但又不得不付出的申报评审费用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会议差旅费用,故此,他们在中级职称阶段为积聚高级职称评审所规定的条件,无奈尚存一定的为事业而战的积极性,可惜的是他们在取得了高级职称之后,这种积极性则所剩无几。用他们的话说:“高级之前费力费钱是无奈的情缘,高级之后费力费钱是独身者的无奈。”
六、“孔雀东南飞”现象仍然存在。人才的合理流动符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然规律,无可非议。但人才从小地方不断流向大地方,无疑会形成大地方人才荟萃、事业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与小地方人才匮乏、事业停滞、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艰苦之强烈反差。这一现象在县乡两级的学校、医院表现尤为突出,这里好不容易引进了几个大学毕业生,培养锻炼了几年,“翅膀”硬起来啦,也就不约而同地飞向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高、个人发展环境更好的地方。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战略,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建议如下:
一、建立科技创业发展基金,用于资助科学研究及其转化。该基金分两大类:一类是社会科学创业发展基金,专门奖励资助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有功人员,如按发表文章的稿酬,分国家、省、市级别按不同倍数予以补助;一类是自然科学创业发展基金,专门奖励资助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有功之臣。如对单位专利可按专利不同类别,对其本身及其进一步开发转化工作实行不同金额的奖励资助,以鼓励深度开发,让其从科研工作室尽快走向生产车间、走向商品市场。对个人专利可以考虑实行申请税费、年费等支出报销制度,以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去。
二、对行政单位的高级人才使用、管理,依照《公务员法》将其从综合管理类人员中分离出来,试点实行专业技术类人员工资和职称挂钩制度,以进一步提高高级科技人才的工资收入水平。
三、对高级科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实行身体健康状况年度普查制度。以让他们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去投身到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去。
四、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职务津贴和定期培训制度,为他们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进行知识储备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与学习平台。专业技术人才之所以能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就在于他们愿意并善于不断地学习、进修,因此他们把学习、进修看的很重要,甚至是生命价值的全部。
五、建立实用专利数据库,能使创业风险投资管理公司能不定期举行项目对接会,组织企业老板在录演时看样、筛选、决策、使用,以让专利尽快向商品转化。
六、建立人才年度评价奖励制度,按不同行业不同标准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对优秀者重奖,以营造一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良好氛围。
一、由于科研经费预算不足,致使科技人才的资料、后续培训支出与经济发展速度不成比例。这对于业余的个体科技人才来讲,他们购买专业书籍、报刊的支出在工资中占到了20%—40%,这无疑对一个家庭是一笔不小开支。这个开支对他们又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上,每一个研究人员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前沿资料作为垫脚石,用以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如果不了解、不学习外面的东西,自己蒙住头搞科学研究,或许是在重复别人已成功的劳动,浪费自己宝贵的脑力资源;或许是在纸上谈兵,完成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搞出的东西势必会造成科研与生产脱节,影响成果转化,因此,科研经费是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应优先保证。可事实上,在最基层工作的科技专业人才因受经费等条件的局限,看不到自己明天能有专业前途的辉煌,中途有的身怀绝技而“跳槽”,有的丢弃专长而改行从政、从商。
二、有些专利发明人因负担不起专利保护费,而被迫放弃专利保护。在社会上有许多业余的有识之士,利用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搞了一些非职务发明,由于他们无单位的支持,一些专利在取得后的几年内,不仅没有因拥有知识产权而得到专利成果的回报,反而因拥有知识产权而背上了专利保护的经济负担,变成了放弃不情愿、拥有就赔钱的“心病”。
三、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率很底,影响专利发明人的创业积极性。据统计,全国每年有90%以上的专利只能停留在科研成果这个层面上,成果转化率不足10%,基层的转化率更低,这个现状,不仅影响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还挫伤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
四、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体状况欠佳。一般来讲,在市级以下的单位,取得高级职称的人员年龄大都已40以上,他们经过多年的奋斗,在本职工作岗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们多年的脑力透支,在这个人群中不乏有三高症状,有的已患疾病,有的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有一些英年早逝,实在可惜。
五、专业技术人才申报科研课题、申报项目评奖和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不高。基层科研事业的发展全靠科技人才的鼎立支撑。由于基层单位无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加之专业技术人才又非单位领导干部,他们往往在透支了脑力劳动之后,还需要再开支一笔自己实在不情愿,但又不得不付出的申报评审费用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会议差旅费用,故此,他们在中级职称阶段为积聚高级职称评审所规定的条件,无奈尚存一定的为事业而战的积极性,可惜的是他们在取得了高级职称之后,这种积极性则所剩无几。用他们的话说:“高级之前费力费钱是无奈的情缘,高级之后费力费钱是独身者的无奈。”
六、“孔雀东南飞”现象仍然存在。人才的合理流动符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然规律,无可非议。但人才从小地方不断流向大地方,无疑会形成大地方人才荟萃、事业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与小地方人才匮乏、事业停滞、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艰苦之强烈反差。这一现象在县乡两级的学校、医院表现尤为突出,这里好不容易引进了几个大学毕业生,培养锻炼了几年,“翅膀”硬起来啦,也就不约而同地飞向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高、个人发展环境更好的地方。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战略,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建议如下:
一、建立科技创业发展基金,用于资助科学研究及其转化。该基金分两大类:一类是社会科学创业发展基金,专门奖励资助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有功人员,如按发表文章的稿酬,分国家、省、市级别按不同倍数予以补助;一类是自然科学创业发展基金,专门奖励资助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有功之臣。如对单位专利可按专利不同类别,对其本身及其进一步开发转化工作实行不同金额的奖励资助,以鼓励深度开发,让其从科研工作室尽快走向生产车间、走向商品市场。对个人专利可以考虑实行申请税费、年费等支出报销制度,以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去。
二、对行政单位的高级人才使用、管理,依照《公务员法》将其从综合管理类人员中分离出来,试点实行专业技术类人员工资和职称挂钩制度,以进一步提高高级科技人才的工资收入水平。
三、对高级科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实行身体健康状况年度普查制度。以让他们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去投身到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去。
四、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职务津贴和定期培训制度,为他们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进行知识储备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与学习平台。专业技术人才之所以能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就在于他们愿意并善于不断地学习、进修,因此他们把学习、进修看的很重要,甚至是生命价值的全部。
五、建立实用专利数据库,能使创业风险投资管理公司能不定期举行项目对接会,组织企业老板在录演时看样、筛选、决策、使用,以让专利尽快向商品转化。
六、建立人才年度评价奖励制度,按不同行业不同标准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对优秀者重奖,以营造一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良好氛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