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祥: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保障“转型发展、绿色崛起”
民建大同市委委员 温建祥反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同市委十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提出了“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把大同建设成为宜居、魅力、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优化发展环境,真正形成“大开放、大招商、大引资、大发展”的新格局,为大同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提供有效保障。
大同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该管的事没管好,又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对企业干预较多,行政执法不规范,审批程序复杂,办事效率低;有个别部门和干部,政策落实不力,没有进取精神,办事唯领导、唯关系、唯潮流,工作停留于逐级开会传达、文件照抄照搬上,习惯于照搬条文,机械地理解和执行政策规章,好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承诺不兑现,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和用足用活上级政策;个别部门或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办事拖拉、相互推诿,对发展非公经济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在政策上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行业不正之风比较突出,等等。这些对优化大同市发展环境形成了刚性约束,造成资金难引、项目难上、企业难办、结构难调,严重地影响了大同市的经济发展。
因此建议:
一、要在全力打造高效政务环境上下功夫。政务环境是一切环境的首要问题。正确的决策部署落实不得力,不扎实,再好的目标都是一句空话,再好的文件、决策也如同一纸空文。因此,营造高质高效、周到周全的政务环境关键是提高落实质量。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与转变干部作风结合起来共同推进。要按照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要求、重新梳理和审定本部门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流程,本着从简从快的原则,对现行的工作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再造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力戒“推、拖、慢”和“官本位”的意识,树立发展为上、企业为大、项目为先、民生为本、事成为重的理念,建设“善谋事、肯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节约型”机关,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积极为投资者、创业者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平等自由、规范有序的政务环境。同时对作风拖拉、服务不到位、保护不得力、政策不落实、承诺不兑现等损害企业利益、投资环境,影响全市发展的典型,一律予以严肃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二、要在努力打造优质服务环境上下功夫。服务意识体现发展氛围,服务水准反映行政效能。服务不仅是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问题、同时也是大同市形象、发展品牌问题。服务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是投资者、创业者对经济环境的最直接的感受。实践证明,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全力优化服务手段,是推进经济跨越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构建契约服务机制,要与企业签订契约服务合同,明确企业在投入、税收、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和政府在企业用地、证照办理、要素协调及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服务,使企业发展的目标明晰化、具体化,政府为企业的服务契约化、个性化。要构建终身服务机制,要将项目建设与服务挂钩,安排专人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服务,客商来大同市投资所需办理的一切手续,均由引资单位帮助全程办理、进行终身服务。努力做到重大问题解决不过周,一般问题不过日,特殊问题随时办理。要构建协调服务机制。由发改委、工商、税务、环保、规划等部门对来我市投资建设的项目实施会审,实施现场办公、一条龙服务,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和大同市发展要求的,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同时要围绕解决企业发展的难题,积极搭建企业与政府对接平台,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做到多服务、少干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特别是要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事程序,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积极营造全方位优质服务环境。要构建人性化的服务机制,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很细小但却与人的工作、生活关系密切的小事情,如体贴人的公共设施、公共空间、舒适的步行环境、快捷周到的社区服务等等。只有服务更加人性化、管理更加“无缝隙”,投资者才能更舒心,创业才能更开心。
三、要在着力打造和谐人文环境上下功夫。“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离不开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不能与生态相悖,不能为了发展就让生态让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教训说明:地方政府无节制的慷慨,无限制的触动生态和法律红线,最后无一例外会陷入“招商越多百姓越苦”的恶性循环。青山没了,绿水没了,空气浊了,招商越成功越不适合人居住,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了反义词。所以,必须把发展和生态有机统一起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2)、要建设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社会平安是人生存的重要需求,没有全社会的平安做保障,生活工作就会失去秩序。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一定会让任何一位创业者望而却步。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用非法手段垄断经营、强卖强买、或以各种名义向创业者收取保护费,以及偷盗、诈骗、敲诈创业者财物的黑恶势力。对企业、客商和群众的投诉举报,坚持做到“有诉必理、有诉必处、有处必果”,努力为企业快速发展开辟绿色通道。(3)要建设城市信用体系。“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要发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三大体系建设,确保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状况进一步改善,公民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讲诚信、守信用的风气。
大同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该管的事没管好,又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对企业干预较多,行政执法不规范,审批程序复杂,办事效率低;有个别部门和干部,政策落实不力,没有进取精神,办事唯领导、唯关系、唯潮流,工作停留于逐级开会传达、文件照抄照搬上,习惯于照搬条文,机械地理解和执行政策规章,好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承诺不兑现,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和用足用活上级政策;个别部门或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办事拖拉、相互推诿,对发展非公经济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在政策上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行业不正之风比较突出,等等。这些对优化大同市发展环境形成了刚性约束,造成资金难引、项目难上、企业难办、结构难调,严重地影响了大同市的经济发展。
因此建议:
一、要在全力打造高效政务环境上下功夫。政务环境是一切环境的首要问题。正确的决策部署落实不得力,不扎实,再好的目标都是一句空话,再好的文件、决策也如同一纸空文。因此,营造高质高效、周到周全的政务环境关键是提高落实质量。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与转变干部作风结合起来共同推进。要按照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要求、重新梳理和审定本部门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流程,本着从简从快的原则,对现行的工作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再造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力戒“推、拖、慢”和“官本位”的意识,树立发展为上、企业为大、项目为先、民生为本、事成为重的理念,建设“善谋事、肯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节约型”机关,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积极为投资者、创业者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平等自由、规范有序的政务环境。同时对作风拖拉、服务不到位、保护不得力、政策不落实、承诺不兑现等损害企业利益、投资环境,影响全市发展的典型,一律予以严肃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二、要在努力打造优质服务环境上下功夫。服务意识体现发展氛围,服务水准反映行政效能。服务不仅是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问题、同时也是大同市形象、发展品牌问题。服务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是投资者、创业者对经济环境的最直接的感受。实践证明,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全力优化服务手段,是推进经济跨越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构建契约服务机制,要与企业签订契约服务合同,明确企业在投入、税收、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和政府在企业用地、证照办理、要素协调及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服务,使企业发展的目标明晰化、具体化,政府为企业的服务契约化、个性化。要构建终身服务机制,要将项目建设与服务挂钩,安排专人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服务,客商来大同市投资所需办理的一切手续,均由引资单位帮助全程办理、进行终身服务。努力做到重大问题解决不过周,一般问题不过日,特殊问题随时办理。要构建协调服务机制。由发改委、工商、税务、环保、规划等部门对来我市投资建设的项目实施会审,实施现场办公、一条龙服务,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和大同市发展要求的,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同时要围绕解决企业发展的难题,积极搭建企业与政府对接平台,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做到多服务、少干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特别是要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事程序,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积极营造全方位优质服务环境。要构建人性化的服务机制,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很细小但却与人的工作、生活关系密切的小事情,如体贴人的公共设施、公共空间、舒适的步行环境、快捷周到的社区服务等等。只有服务更加人性化、管理更加“无缝隙”,投资者才能更舒心,创业才能更开心。
三、要在着力打造和谐人文环境上下功夫。“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离不开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不能与生态相悖,不能为了发展就让生态让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教训说明:地方政府无节制的慷慨,无限制的触动生态和法律红线,最后无一例外会陷入“招商越多百姓越苦”的恶性循环。青山没了,绿水没了,空气浊了,招商越成功越不适合人居住,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了反义词。所以,必须把发展和生态有机统一起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2)、要建设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社会平安是人生存的重要需求,没有全社会的平安做保障,生活工作就会失去秩序。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一定会让任何一位创业者望而却步。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用非法手段垄断经营、强卖强买、或以各种名义向创业者收取保护费,以及偷盗、诈骗、敲诈创业者财物的黑恶势力。对企业、客商和群众的投诉举报,坚持做到“有诉必理、有诉必处、有处必果”,努力为企业快速发展开辟绿色通道。(3)要建设城市信用体系。“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要发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三大体系建设,确保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状况进一步改善,公民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讲诚信、守信用的风气。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