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黄建中:关于国家一级文物“姚天福神道碑” 风化严重处于濒危状态的紧急情况反映

来源:民建山西省委 发布时间:2008-12-01 08:43:06 浏览次数: 【字体:
    民建运城市委稷山支部黄建中反映:位于山西省稷山县马村青龙寺中的国家一级文物——“姚天福神道碑”因为长期露天陈列,风吹日晒雨淋,现在风化严重,字迹模糊,已处于濒危状态。建议请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紧急抢救,全力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稷山县南阳里(今稷山县南阳村)人,生于金朝正大六年(公元1229年),卒于元朝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享年73岁。他在元朝为官48年,从八品的地方吏员一直做到从二品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姚天福的一生,清正廉明、忠君爱民、执法如山、铁面无私,被称为元朝的包公。他在任职期间催强惩恶,冒死不辞;开仓赈济,解民困苦。他在元朝初年国家刚刚统一,百废待兴的时候,全力维护国家纲宪,严肃法制,强化吏治,在加强政权建设,维护社会安定,以及在恢复生产,发民农业,兴修水利等方面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元世祖忽必烈将他比做唐朝的魏征,赐矛他“巴尔思”的称号(蒙语,意为猛虎),时人评说姚天福“骨鲠有为,始终不易其操者,公当第一”。

    姚天福去世31年后,元惠宗为追思他的丰功伟绩,在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三月为他在家乡祖茔树立了高大的“神道碑”。这座碑高4米重达10吨,全碑为青石质,螭首龟趺座。其额部高1.2米,宽1.5米,厚0.65米;碑身高2.8米,宽1.5米,厚0.65米,四面刻文,正背面各31行,满行70字,全文长达5023字,全国都十分罕见。碑座雕饰为一头正卧的赑屃,长2.6米,宽1.46米,高0.86米,其头部高扬,两眼圆睁,露出锋利的牙齿,尾部蜷曲,非常雄伟。碑文由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时任翰林直学士、知制诰的虞集撰文并书写,具有高度的史学、文学和书法艺术价值。虞集的书法楷、行、篆、草皆有法度,古隶为元代第一,被誉为“雄剑倚天,长虹架海”。这座神道碑碑文为行楷,接近赵子昂体,圆润飘逸,文字流畅,雕工精湛,绚为佳制,是现存山西元代名碑之最,2002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座石碑原来矗立在姚天福祖茔,1984年10月实行异地保护,移放稷山县马村青龙寺。

    由于该碑自刻成以来一直露天陈列,近700年来经过不断的风吹日晒雨淋,整个石碑已严重风化,碑文的字迹被风雨消磨的几乎看不清楚了,这个国家一级文物现已处于濒危状态。吁请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赶快进行抢救。

1、组织专家抢救碑文内容,进行抄录整理保存史料。

2、修建碑亭进行保护,隔断风吹日晒雨淋,防止继续风化。

3、组织专家组对风化损毁的神道碑进行大规模的修整和复原。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