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缝制美丽 行动铸就梦想--民建会员、大同市新火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温海波
塞北明珠——大同,犹如一颗饱满丰腴的浑金璞玉镶嵌在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桑干河贯穿其中,秋天时节的大同,风景如画,大自然的壮美为丰收的山野平添了浓浓的画意,也撩拨着游人们滚烫的诗情。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和教育工作者,从事职教工作20年,在技能扶贫过程中,我领略过农村清新自然的美丽,也感受到贫困户生活的艰辛不易。
2018年,我第一次走进天镇县贫困户于秋娟家中,看到其破旧的老屋、阴潮的地面、一家人面临艰难窘迫的生活时,我的心不禁猛地一颤。她的母亲年事已高并且疾病缠身,常年吃药;丈夫因伤残而不能做重活,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的重任和田地里繁重的农活不得不全部落在她的身上。当我问到她今后的打算时,她说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家附近找份工作,照顾家事、挣钱养家两不误,她愿意学习缝纫技术,去缝纫厂工作。在她家的院子里,晒干的玉米棒摊开在地上,她的家里人在专心地整理玉米,她丈夫的腿虽因受伤不便,一旁还拄着拐杖,但是他依然在忙碌着,把玉米一粒粒剥落。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同情、忧虑、敬佩。我们常常赞美破茧而出的蝴蝶、悬崖绝壁上盛开的鲜花,因为它们代表着一种力量;但是现在,我看到这了种顽强,在这对夫妻身上,我看到了生命在痛苦中的默默绽放;看到了一位母亲的隐忍坚守、一位父亲的坚强不息;看到了我们人民血液里的谦逊与坚忍。
贫困户袁翠萍的家坐落在山沟里,从村口一直往下走,要经过连续下坡的砂石路,数天下雨,小路泥泞湿滑。我到她家的时候被雨淋湿了,她忙着用毛巾帮我擦衣服上的雨水,又倒了一碗热水帮我驱寒,我感动于她的心意。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她三十五岁时,丈夫因病离世;公婆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想帮她但是能力有限,袁翠萍独自带着两个上学的孩子生活,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生活极度贫困。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她表示对于缝纫技术很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开一个缝纫店,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为了做好培训工作,新火学校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为了让学员技术与企业需求同步、学完之后可以直接上岗,在培训课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学员们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勤奋的练习。天镇县扶贫园区服装厂的各企业负责人进入学校的培训班现场招聘并表示: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以及缝纫工人的实际状况加大企业投资,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让经由培训技术合格的技术人员全部上岗,为学员的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鉴于学员对培训后的希望和实际生活状况,我积极的与天镇县劳动主管部门沟通,并和企业单位签订用工协议,为参加培训并且技术合格的学员能顺利就业创造条件。天镇县政府对学校的脱贫攻坚培训工作大力支持,在天镇县扶贫园区提供近1000平方米的培训场地和缝纫机㭜设备,供学校免费使用,为学员的技能提升培训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学员保就业、稳就业做出了长久规划。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作为一名技能培训学校的负责人,我全面、深刻学习并贯彻中央、省市的政策精神:既要技能扶贫,也要让技能有用武之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掉队。
2019年秋天,我又来到于秋娟家,在参加过培训后,现在的她已经在扶贫园区的服装厂就业,每月工资加提成达到3000元。她穿着整洁精干的衣服,站在宽敞明亮的新居门前。当看到我们时,她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拉着我们参观她的新家。袁翠萍在参加培训后,买了缝纫机,接揽了能够在家里完成的服装缝纫业务,每月也有了2000元的固定的收入。看着她们开心的样子,我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和欣慰感。
用担当诠释忠诚,用行动见证责任;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同新火职业培训学校创办于1987年,办学32年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12万人以上(贫困人员占65%),学员培训合格后,就业率达到85%。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学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被中国残联定点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被山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定点为“工作重点单位”、“民建市委培训基地”、“山西省巾帼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我个人被评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创业导师”、“大同市妇女创业就业导师”、获得了“大同市三八红旗手”的荣誉证书、2018年被大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大同市脱贫攻坚奉献奖”、被民建大同市委评为“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被山西省政府评为“三晋技术能手”、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山西省温海波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称号。
“家有千金,不如一技随身”,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人民是最伟大的。在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何其多,只要我们有着一颗坚定的心,即使荆棘遍布,也无法阻挡我们前行的步伐,终将铸成我们的富裕之梦!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