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路
在时间的长河里,四十年宛若一瞬,不足钩沉。然则处于1998—2018的中国,却似惊涛骇浪,仿佛在时光隧道中穿越了几个世纪。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奇迹,刷新了曾经贫穷落后的历史形象。身处这个伟大的年代,作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的弄潮儿,我为复兴而诗、为时代而歌、为幸运而赞。
那山
山西隶属资源型大省,煤炭开采占全国的半壁江山,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热能,输出黑色血液,供给全国近30个省市,出口20多个国家地区。这其中,铁路肩负着服务山西经济,使煤炭“走出去”的主要任务。
千里中条山重峦叠嶂,满目翠绿,晋煤外运的第二大通道侯月铁路穿越中条崇山峻岭,与河南接壤。自1995年底开通以来,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奋进号角中,侯月儿女克服偏远山区、曲线桥隧多、线路坡度大等重重困难,顶住自然灾害、货运量大、任务繁重等重重压力,保障了多次的铁路大提速,货运大增量。同时,也演绎了许多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
时光倒流至1996年11月15日,侯月线开通即将一周年之际,一名怀孕8个月的变电所值班员上班期间忽然感觉肚子疼得厉害,孩子似乎要提前面世。一起上班的同事急忙向车间汇报。当天正值中条山大雪封山、滴水成冰,汽车根本无法上路。情急之下,车间立即逐级上报。5分钟后,消息就传到了当时的临汾分局。紧要关头,铁路发扬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紧急调动轨道车,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铁路把这名女工送到了最近的沁水县人民医院。几个小时后,孩子呱呱坠地。这名在大雪中山里出身的女孩,被取名杨雪。
这名女工至今依然奋战在侯月供电战线,为确保线路多次提速、晋煤外运,支持国家改革开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为了感恩铁路的厚爱,她发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传承精神,毅然让自己的女儿也选择了奉献铁路、服务发展,成为云台山深处的一名“钢轨医生”。
那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的洪洞曲亭水库,正在以母亲的姿态,浇灌着下游10万余亩农田、润泽着五万余户百姓,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支持国家改革发展战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2月15日,正值一年一度运输最繁忙的春运之际,这座养育了人民大半个世纪的水库,发出了低沉的怒吼,晃动着魔爪,把坝体撕裂了一个近300米长的大口子,势不可挡地扑向下游,使南同蒲铁路大动脉605公里至607公里间的1.4公里线路严重受损。顷刻间,路基冲毁、道床冲失、钢轨悬空、涵洞被淹、电缆受损、电杆倾斜,70列客车停运,8.9万名旅客的春运行程受阻。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水害,铁路广大干部职工践行“安全第一,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奋起抗击、快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发布水害信息通告、妥善安抚转运受阻旅客、全力抢修受损线路设备,车务、工务、供电等抢险救援部门的人们废寝忘食,不分昼夜连续奋战40个小时,补充石碴9000余立方米,修复进水线路4.2公里,更换电缆2000米,加固接触网供电设施50多座。确保了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大动脉的畅通。
这是一场特殊的大考,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不可预料的险情面前,太铁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被强烈地激发出来,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击水害的强大合力。他们用意志和忠诚,构筑了一道抢险一线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他们的事迹,被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11个栏目争先报道40多次,并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专题新闻。他们的精神,各行各业和举国老百姓有口皆碑。
在40年改革的大潮中,太铁人负重争先,勇于超越,以“半军事”的管理,鼎力支持山西经济建设,助力国家重大改革发展。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时代里,这群人正在以领跑者的姿态,不辱使命,阔步前行。
那路
南同蒲铁路为同蒲铁路南段,自太原站向南延伸,经临汾、运城达黄河北岸风陵渡口,在陕西孟塬处与陇海铁路相连,是沟通晋陕两省的交通大动脉。
1989年8月,一个山里娃有了她的诗和远方。还在懵懂中的我要去首都完成学业,那是我生命里第一次见识火车。幸运的是,母校是北京的一所铁路学校,我的人生从此和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是在那年那月,家乡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铁路——南同蒲铁路复线开通到侯马。1993年8月走出象牙塔后,我被分配到供电段上班。从此,南同蒲铁路成了我回家的必经之途。
记忆中当年车少、人多,尤其是夏季,闷热的绿皮通勤车里经常是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有时甚至得在车厢连接处连续站立两个多小时。在那个“提起回家、一步丈八”的年纪,当然也没有觉得多累。
那年头,村里人结婚都比较早,着急的家人看本村的女同学都纷纷做了新娘,担忧我人地生疏找不着人家,托人介绍了一位同在侯马铁路工作的老乡给我,但是母亲的愿望未能实现——我和他相见两无缘。然而,回家的路,总让我们尴尬地相遇。某个周末,回家的通勤车实在挤不进去了,许多职工纷纷爬上一列货车后面加挂的篷车。谁知,在这样狼狈的场合里,我们又不期而遇。“这个世界真小!”“不是世界小,而是路太少!”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寒暄着……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时光如流,岁月如梭,匆匆中时间已跨越至“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时代。数载以来,伴随国家改革的持续深入,铁路机制体制的不断创新,线路提速,车次增多,人员分流,科技上线,电气化改造等的巨变,使回家的路变得越来越畅快。那个局促的场景当然再也没有复来。
“晋龙号”动车组上线的日子里,回到家乡的我常常被左邻右舍好奇地围住问这问那,当然都是有关那个“子弹头”“尖火车”为什么那么快的话题……还有一位没出过远门的老人,专门让我把他领到车站看了包括货物列车在内的各类火车,更让老人肃然起敬的是,铁路上戴大沿帽的站台客运员和开门验票的列车员。
如今,中欧班列的开行,在南同蒲铁路上奏响了助力“一带一路”最美乐章!大西高铁的开通,使老百姓体验到出行更美好!我作为一名铁路民建人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尤其是在我的父老乡亲面前。我一位朋友的微诗,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声:小时候/我是娘的二妞/现如今/我是全村人的二妞。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