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助推改革开放四十年
四十年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我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人民政协事业从那时起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从此,改革开放使人民政协事业重新焕发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给人民政协工作开辟了广阔舞台和绚丽前景。人民政协则推动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入,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开放、服务改革开放、参与改革开放,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十年来,人民政协在拨乱反正,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开展对外交往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人民政协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邓小平同志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一、转变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是改革发展的制度体现
改革以前,由于政治斗争和思想桎梏,一些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需求和宣扬爱情的愿望被当作资产阶级毒草、小资情调和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进行批判,严重扼杀了人性中求真求美求乐的精神追求。那时人们穿着很单调,大街上青一色的“中山装”和“解放绿”,很少有女孩子穿裙子。改革开放以后,人性的约束不断弱化,服饰逐渐多姿多彩,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时装像春潮涌现,并逐步为大众所接纳,人们的个性追求得到全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同。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也从初步萌芽迈向高度发展。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经历了十年浩劫后,我国的民主空气严重缺乏,人们基本丧失独立思想能力和言论自由,人们的民主意识也非常淡薄,民主制度建设严重倒退。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民主是社会进步的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特别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随着党和国家对民主问题的认知逐步深入,党内外民主制度建设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成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民主意识迅速增强,保障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监督、主张民主诉求的意识更加强烈,人们积极争取对公众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民主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这成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回眸新中国建设史,不难发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艰辛而曲折,曾经如潮如涌,也曾一波三折。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消除了长期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贫穷和饥饿的阴影,人们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深切地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美好发展前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人民的富裕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这一观念逐步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自觉意识。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排除种种思想干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把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性同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实现更大发展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发挥人民政协职能,坚持民主监督制度是改革发展的基本需求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党和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因此,邓小平对民主监督的重要性作了多次强调。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改革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时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的改革事业既有激流也有险滩,英明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逐渐形成了敢试敢闯的创新思维、开放自信的国民心理、竞争共赢的社会意识、破除积弊的思想魅力。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关键期和改革攻坚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凸显,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民政协提出了更高的履职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的队伍建设”,这对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更加彰显其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更加强化其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专门机构;不断增强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有助于政协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三、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履职水平是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独特优势,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使命。
党中央把握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新要求,推动了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创新。
一是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着重在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等方面狠下功夫。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将协商民主上升为党的执政方式,这表明了我们党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是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协商与监督,共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应一体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除了在政治建设部分论述了民主监督外,还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节中强调,“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敢监督、会监督、真监督,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履职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委员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强调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要尊重和保障委员民主权利,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健全委员联络机构,为委员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持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加强委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始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坚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人民政协要加强对政协委员特别是新任政协委员的培训,开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方针政策、优良传统教育,组织政协委员学习履职所需的各方面知识,使广大委员掌握人民政协工作规律特点和方式方法,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做好委员联络、服务和管理工作,为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创造条件。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机制,充分发挥政协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界别、机关等联络服务委员的作用,让每一位委员都有组织依托、有联络渠道、有平台发挥作用。加强委员队伍管理,建立健全委员履职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推动了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的创新发展。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把提质增效贯穿履职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努力打造工作精品。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议政建言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落实新修订政协章程关于政协委员的规定和要求,发挥好专委会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地方政协的联系指导,注重推广各地政协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共同把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