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理论研究>详细内容

在稷山县走访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5-13 11:51:36 浏览次数: 【字体:

按照省委“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活动统一部署,56日至7日,我到运城市稷山县进行走访调研。这次离并下乡走访活动我是一个人去的。到运城后,市政协主席柴林山、稷山县委书记乔登州、县长李亚丽做向导随同工作。我们先后深入到稷山万亩板枣示范园、永祥公司、四馆一中心、稷王中学、稷峰镇敬老院等重点项目一线进行走访,并与稷山县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以及群众代表一同召开座谈会,商讨有关稷山转型跨越发展问题。两天时间,先后走访了3个企业、5个农户,分别召开了群众代表、企业家代表、干部代表等三个座谈会,在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在与群众共同管理枣树的田间地头,在与干部群众敞开心扉交流的过程中,我一次次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干劲。同时,也在走访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对推进欠发达县份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考。

一、稷山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稷山县位于稷山县位于我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向北紧靠吕梁山,中间有汾河穿境而过。全县辖521个社区办,共200个行政村,人口35万,国土面积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支柱产业主要是新型煤焦化产业、以金属镁及镁合金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新型化工产业、板枣及蜜枣加工产业、纸包装文化产业、优质蛋鸡产业、特色医疗区域服务产业。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63.8亿元,财政收入3768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9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袁纯清书记201266日视察调研时提出的“以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指示精神。全力抓经济,突出抓园区,关键抓项目,经济社会呈现出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转型跨越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在推进工业新型化方面,敢闯敢试,走出了一条无煤县份借力发展“无中生有”的新路子。稷山县没有煤,但紧靠煤炭储量较大的临汾市乡宁县,借助这一优势,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发展煤化工产业,使之成为了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2012年,建成了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的西社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发展规划、环评等全部通过评审,路电水气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目前,西社园区已经被省经信委命名为第三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6家,稷山是惟一一家煤焦化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焦化工为主导的焦化工业基地集群,产业延伸到金属镁深加工、精细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以该工业园区为承载,全县形成了370万吨焦炭、80万吨生铁、100万吨钢、20万吨锰铁、15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3亿平方米纸箱板、5万吨红枣加工的生产规模;形成了“洗煤-炼焦-金属冶炼-废渣-建材等多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总产值73亿元。东方公司目前是我国锰铁行业最大的生产基地,永东化工炭黑生产规模跻身全国五强。

二是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方面,苦作实干,走出了一条发展“一县一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该县具有栽植板枣和蛋鸡养殖的历史传统,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调产力度,引导群众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发展,使之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2012年全县板枣种植面积达到15.3万亩,年产4800万公斤,产值6亿元,枣农人均收入7800元。蛋鸡存栏达到850万只,连续16年全省第一,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930元。同时,他们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县粮食总产2.24亿公斤,实现“十连增,并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葡萄、核桃、双季槐、灯笼编制、仿古工艺等一村一品,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三是在加快市域城镇化方面,科学布局,走出了一条适合县域条件的“四位一体”新路子。该县认真研究县情,提出了“一城两翼四星四口”的空间布局,强化县域增长中心的辐射能力,增长极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有力促进城镇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一城”是大县城。形成了六纵八横的城市道路框架,规划建设了城东新区,县城道路由22.9公里增加到31.8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由6.5平方公里扩大到10.2平方公里。实施了民乐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四馆一中心等城市公益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两翼”是翟店和西社两个乡镇。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不断加大两个乡镇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产城同建、产城同推。目前,这两个乡镇已经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0个重点镇。“四星”是化峪、太阳、清河、蔡村四个中心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建成了8个新农村高标准片区。“四口”是三个高速路出口。一个火车站。正在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建设中华后稷农耕园、紫金山开发园、自行车制造等项目的带动,着力使每一个出口都成为特色产业引领,产城同推的一个开放式的、园区化的、高效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功能区。

四是在促进城乡生态化方面,上下同心,走出了一条“三城联创”的新路子。稷山有山有水,经济林覆盖率高,自然生态条件较好,2012年稷山县生态造林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3%;县城植树43.4万株,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8平方米。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又提出要大力开展“三城联创”,努力打造稷王文化名城,建设幸福美丽稷山。“三城联创”包括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和谐县城。目前该县正在以实施滨河公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建设城东水系,该项目完成后,将使稷山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善。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稷山是一个无煤县份、欠发达县份,在走访过程中,我自始至终抱着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不仅要看到成绩,更要听到干部群众的真心话,发现一些基层干部群众想解决但难解决的问题。将稷山发展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有以下三个瓶颈存在制约:

一是招商引资难的瓶颈制约。调研中,我能切身感受到稷山领导班子对招商引资、上项目、促进发展的迫切和热情,也能感受到他们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确实付出了努力,比如书记、县长、四大班子成员都有招商引资任务,特别是县政协、人大还专门组织了招商引资小分队出去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其中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小县份不占地理优势,全国来讲各个地方都是全力以赴抓招商,竞争极其激烈,但省会城市、市级城市总能凭借地理优势占先机。二是无煤县份不占资源优势。在全省来说,有煤县份可以用资源换资金、换项目,人家有本钱,但稷山没有煤,一竞争就显出劣势。三是农业县份不占土地优势。稷山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土地肥沃,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但恰恰是这一优势在招商引资中却成了劣势,因为耕地面积占比高,所以工业占地、城市占地问题不好解决。

二是农民增收难的瓶颈制约。相对来说,稷山因为水利土地条件较好,还有特色产业,农民收入不低,但是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想继续提高就遇到了瓶颈。主要原因是:其一,农耕文明根深蒂固,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不高,觉着守住一亩三分地就不愁吃喝,走出去发展的思想不迫切;其二,特色产业有了规模,但是在技术、销售环节存在欠缺,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比如板枣的绿色无公害管理还不到位,工业化深加工处在起步阶段,比如蛋鸡养殖还存在防疫、以及产品价格忽高忽低的问题等等。

三是品牌提升难的瓶颈制约。稷山是后稷故里,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品牌,但是因为缺乏深度挖掘和高层次、高水平的包装宣传,一直是“藏在深山无人知”,甚至已经被陕西杨凌等地方抢了先机。同时,稷山板枣、饼子、麻花等特产在宣传包装、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也做得不够。

三、对推进欠发达县份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稷山的调研走访,我深深感觉到,我们不紧要关心关注有煤县份、发达地区的发展,更要在推进无煤县份、欠发达县份转型跨越方面多投入一些精力,以此确保全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为此,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无煤县份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中,充分考虑无煤县份的现实困难,给他们更优惠的发展政策,比如对稷山煤焦化工业园区、纸包装文化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就可以适当倾斜,使他们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

二是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技术支持。在稷山我了解到,他们寻求上级层面在特色产业技术方面的支持时,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是不是可以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定期为他们进行技术服务;是不是可以购置小型飞机,为板枣、核桃等规模化种植经济林集中施药;是不是可以指定一些专门机构深入研究规模化种植经济林产品的深加工。

三是建议加大对地方特色品牌的包装、宣传力度。县一级层面确实也很想把他们的特色品牌包装好、宣传出去,但是因为缺少高层次人才支撑、缺少高端集中传播,他们的愿望很难实现。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包装,从更高层面进行宣传推介。

 

民建山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