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的新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前的变化进行的全面比较和判断,并鲜明、准确地对党的历史方位进行的科学定位对党历史方位的科学定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角度的深化和思维方式的创新,表明党对执政地位的认识和对执政规律的探索走上自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理论上、思想上、执政方法上开始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起,同处于深刻变化的国际大环境,同处于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发展创新,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完善,适应民主党派在新时期担负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国各民主党派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中共的建党理论和经验。认真研究民主党派在新时期的发展变化,科学确定民主党派在新时期的历史方位。这对于建设面向廿一世纪的参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成立初期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转变为社会主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通过对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和发展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各民主党派在历史上是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段,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联系的知识分子利益的,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做为一个阶级已经消亡。其成员绝大多数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民主党派原有的阶级基础已不复存在。各民主党派通过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自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转变为由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但是过去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我国民主党派性质的这一重大变化,未被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认识,仍沿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把民主党派做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严加批判,改造,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止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从指导思想上拔乱反正,彻底清算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民主党派性质的变化才逐渐得到正确的认识。民主党派开始恢复活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开展起来。1989年12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参政党地位。并由此揭开了民主党派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二、民主党派的组织结构和群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体素质全面得到提高民主党派成立初期,其成员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活动范围仅限于重庆、上海、香港等几个大城市,基层组织很少,到新中国成立时总人数不到两万人。几经曲折发展,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成员总数为26.5万人。三中全会以后,民主党派恢复活动,成员迅速增加,结构发生变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人数发展到60万人,青黄不接和成员老化趋势得到改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入民主党派的新成员已经占成员总的95%左右,民主党派在成员结构上实现了整体性的新老交替,成了以新一代人为主体的政党组织。民主党派的新一代成员,绝大多数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知识分子。他们广泛分布在教育、科研、经济、文化、金融、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和行业,地区分布也相当广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人物也开始加入民主党派。原有的一些党派成员也“下海”成为非公经济企业的雇主或经济技术管理人员,或成为独立的自由职业者。我国社会当今出现的社会新阶层,总体上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力量。民主党派成员数量的增加和群体结构的变化,必将引起其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三、民主党派成员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思想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小就接受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亲身经历了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他们不仅继承了老一代民主党派人士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具有知识结构新、思想更为活跃、和工农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和社会生活更加贴近的优势。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科学精神、批判精神。但是他们的经历相对单一,大多人长期从事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相对老一代来说,他们缺少同中共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系统的了解;没有新旧社会对比的切身感受,对基本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面对当前我国转型社会期出现的各种现象和思潮,他们的价值取向更趋于务实,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和双重性,有时表现出彷徨、偏激、急燥或动摇。例如:他们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很高,同时又对多党合作制度期望值过高,但当这项制度实际执行有不尽人意时,他们就会产生抱怨情绪,甚至认为民主党派是“花瓶”“摆设”。一方面,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但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思想上又易产生动摇。各民主党派必须准确把握成员的思想态势,加强对中青年成员的政治引导,进一步健全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注意方法,注重实效,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民主党派广泛代表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政治联盟性质的民主党派,必然要代表他所联系的社会阶层的利益,同时,由于民主党派又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特点,他又不仅仅只代表阶本层群体的利益,经常关注、反映和表达其它阶层人民群众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党派界别的区别并不影响他们对广泛社会问题的注意力。例如:中国各民主党派中都没有农民阶层成员,但他们都经常反映在“三农”问题上的见解和建议;所有党派都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主党派具有超越本党派、本阶层利益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全体人民是由各个阶级、阶层的人民组成的,根本利益是由各个方面的具体利益组成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同阶层会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利益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也是不可避免的。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正确调节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必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协调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质上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总体平衡,协调而体现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循环过程。做为参政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通过反映和表达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并协助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对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从根本上讲,中国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方向是一致的,这也是决定中国各民主党派代表性比以前更为广泛的根本原因。
五、中国各民主党派在政治纲领,政治目标,政治路线等方面的趋同性进一步增加,但仍保持着各自的政党特色。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从来不是单一的阶级的政党。成立之初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建国后又是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着同中国共产党共同奋斗,长期合作的光荣传统;进入新时期,又与共产党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和奋斗目标,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其成员大都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的特点和政治基础的一致性,决定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政治目标、政治路线等方面必然的一致性。进入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选择的唯一正确道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宏伟目标,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纽带,各民主党派空前团结一致,趋同性更加突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阶级状况。中国各民主党的共性是通过各自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他们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总格局中各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他们各自的政党特色绝不会因为趋同性的增加而消失,而只会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主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更加充分显现出来。那种认为民主党派趋同性的增加将会导致他们是否还有存在必要性的观点完全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六、民主党派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的领域大大拓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和增强。进入新时期,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和党派工作。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统战理论。并不断使多党合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独特作用,并为之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有利条件。各民主党派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积极参加国家政权;积极建议献策,参与国家重大方针的制定和重大决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工作。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参政的水平不断提高,作用愈来愈大。从以上对民主党派在新时期发生的变化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时期民主党派变化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是基本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要求的,是适应加强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的,是适应新世纪担负的历史重任要求的。中国各民主党派正以崭新的形象和姿态站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民主党派之所以发生这些可喜的变化,最根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中国各民主党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民主党派的这些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一项重要政治成果,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取得明显进步的重要标志。 通过以上对民主党派在新时期发生的变化分析,我们还可以对民主党派的历史新方位得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即:各民主党派经历了由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进步的党变成与中共通力合作的参政党,由与共产党一起受封锁,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参政党变成在全面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中共一起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
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方位的确定,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建设怎样的参政党,如何建设面向廿一世纪的高素质的参政党,是民主党派在新时期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
作者:白家祥
中国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起,同处于深刻变化的国际大环境,同处于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发展创新,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完善,适应民主党派在新时期担负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国各民主党派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中共的建党理论和经验。认真研究民主党派在新时期的发展变化,科学确定民主党派在新时期的历史方位。这对于建设面向廿一世纪的参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成立初期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转变为社会主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通过对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和发展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各民主党派在历史上是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段,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联系的知识分子利益的,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做为一个阶级已经消亡。其成员绝大多数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民主党派原有的阶级基础已不复存在。各民主党派通过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自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转变为由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但是过去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我国民主党派性质的这一重大变化,未被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认识,仍沿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把民主党派做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严加批判,改造,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止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从指导思想上拔乱反正,彻底清算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民主党派性质的变化才逐渐得到正确的认识。民主党派开始恢复活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开展起来。1989年12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参政党地位。并由此揭开了民主党派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二、民主党派的组织结构和群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体素质全面得到提高民主党派成立初期,其成员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活动范围仅限于重庆、上海、香港等几个大城市,基层组织很少,到新中国成立时总人数不到两万人。几经曲折发展,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成员总数为26.5万人。三中全会以后,民主党派恢复活动,成员迅速增加,结构发生变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人数发展到60万人,青黄不接和成员老化趋势得到改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入民主党派的新成员已经占成员总的95%左右,民主党派在成员结构上实现了整体性的新老交替,成了以新一代人为主体的政党组织。民主党派的新一代成员,绝大多数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知识分子。他们广泛分布在教育、科研、经济、文化、金融、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和行业,地区分布也相当广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人物也开始加入民主党派。原有的一些党派成员也“下海”成为非公经济企业的雇主或经济技术管理人员,或成为独立的自由职业者。我国社会当今出现的社会新阶层,总体上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力量。民主党派成员数量的增加和群体结构的变化,必将引起其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三、民主党派成员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思想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小就接受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亲身经历了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他们不仅继承了老一代民主党派人士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具有知识结构新、思想更为活跃、和工农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和社会生活更加贴近的优势。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科学精神、批判精神。但是他们的经历相对单一,大多人长期从事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相对老一代来说,他们缺少同中共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系统的了解;没有新旧社会对比的切身感受,对基本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面对当前我国转型社会期出现的各种现象和思潮,他们的价值取向更趋于务实,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和双重性,有时表现出彷徨、偏激、急燥或动摇。例如:他们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很高,同时又对多党合作制度期望值过高,但当这项制度实际执行有不尽人意时,他们就会产生抱怨情绪,甚至认为民主党派是“花瓶”“摆设”。一方面,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但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思想上又易产生动摇。各民主党派必须准确把握成员的思想态势,加强对中青年成员的政治引导,进一步健全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注意方法,注重实效,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民主党派广泛代表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政治联盟性质的民主党派,必然要代表他所联系的社会阶层的利益,同时,由于民主党派又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特点,他又不仅仅只代表阶本层群体的利益,经常关注、反映和表达其它阶层人民群众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党派界别的区别并不影响他们对广泛社会问题的注意力。例如:中国各民主党派中都没有农民阶层成员,但他们都经常反映在“三农”问题上的见解和建议;所有党派都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主党派具有超越本党派、本阶层利益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全体人民是由各个阶级、阶层的人民组成的,根本利益是由各个方面的具体利益组成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同阶层会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利益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也是不可避免的。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正确调节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必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协调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质上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总体平衡,协调而体现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循环过程。做为参政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通过反映和表达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并协助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对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从根本上讲,中国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方向是一致的,这也是决定中国各民主党派代表性比以前更为广泛的根本原因。
五、中国各民主党派在政治纲领,政治目标,政治路线等方面的趋同性进一步增加,但仍保持着各自的政党特色。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从来不是单一的阶级的政党。成立之初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建国后又是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着同中国共产党共同奋斗,长期合作的光荣传统;进入新时期,又与共产党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和奋斗目标,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其成员大都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的特点和政治基础的一致性,决定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政治目标、政治路线等方面必然的一致性。进入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选择的唯一正确道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宏伟目标,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纽带,各民主党派空前团结一致,趋同性更加突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阶级状况。中国各民主党的共性是通过各自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他们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总格局中各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他们各自的政党特色绝不会因为趋同性的增加而消失,而只会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主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更加充分显现出来。那种认为民主党派趋同性的增加将会导致他们是否还有存在必要性的观点完全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六、民主党派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的领域大大拓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和增强。进入新时期,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和党派工作。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统战理论。并不断使多党合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独特作用,并为之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有利条件。各民主党派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积极参加国家政权;积极建议献策,参与国家重大方针的制定和重大决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工作。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参政的水平不断提高,作用愈来愈大。从以上对民主党派在新时期发生的变化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时期民主党派变化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是基本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要求的,是适应加强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的,是适应新世纪担负的历史重任要求的。中国各民主党派正以崭新的形象和姿态站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民主党派之所以发生这些可喜的变化,最根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中国各民主党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民主党派的这些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一项重要政治成果,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取得明显进步的重要标志。 通过以上对民主党派在新时期发生的变化分析,我们还可以对民主党派的历史新方位得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即:各民主党派经历了由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进步的党变成与中共通力合作的参政党,由与共产党一起受封锁,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参政党变成在全面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中共一起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
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方位的确定,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建设怎样的参政党,如何建设面向廿一世纪的高素质的参政党,是民主党派在新时期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
作者:白家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