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制度建设>详细内容

构建和谐社会参政党责任重大

来源:民建山西省委 发布时间:2010-08-30 15:50:40 浏览次数: 【字体: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规划、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重要概念——和谐社会。并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前不久,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意见》的颁布实施,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有着与共产党共同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是广泛团结一切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从一般意义上看参政党在和谐社会中的定位

    “和谐社会”的理念,直接来源于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大确定:""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概括形成“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一般意义上讲,“和谐”不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同”的“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作“和”。推及施政,则必须协调各种利益,综合不同意见,化解复杂矛盾。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展,文化繁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光辉时代,是和当时的“和谐”的文化政策和“养士”政策密切相关的。“和谐”能促进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能出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局面。反之,只能是万马齐喑,鸦雀无声。将“和谐”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我国许多朝代的开初,为了给人民一个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机会,都实行一段休养生息的政策。这种“和谐”政策,确实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将“和谐”用于外交,则“协和万邦”,既维护自己国家的独立,又不向外扩张;既不侵犯别国,也绝不允许别国侵犯。这是中国爱好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优良传统。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与自然界保持和谐,才能维持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才能既满足代内需求,又实现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理论是十分深刻的。它作为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适度、适时、适当的和谐状态的深刻哲理,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稳定和祥和。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传统又结合国情,予以创新,制定了协调、统筹推动社会走上以人为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

    我国实行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多党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一党专政,不是以党治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是与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民主党派参政也不是与共产党联合执政,联合组阁,而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重要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特别是参政党对共产党的监督,可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应该说这是对民主党派的准确定位,也明确了参政党在和谐社会结构中所担当的角色。

    在这里,参政党一方面与政治文明所对应,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框架内充当着政治角色的和谐,另一方面,与自身建设要求相适应,在组织内部为维护和代表本党派的利益担当着阶层代表的和谐。参政党在和谐社会中是一个层次更要高、意义更要重大的作用主体。

    二、 参政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归根到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的要求。

    15年以前中共中央有一个14号文件,这个文件提出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指导参政党更好发挥作用。经过这十几年来经验的积累,现在需要丰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这次做了修改。这个文件对于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政治协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都很有意义。特别是对参政党的作用做了进一步明确,我们认为参政党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参政党在和谐社会中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概念,它是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之一,表明在我国是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即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是一种政治体制上的和谐。

    我国的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强调以协商、合作代替竞争、冲突,具有西方多党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有助于政局的稳定和实现广泛的团结。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是我国经济、政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保持政治、社会稳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许多国家的教训表明,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带来的不是民主和发展,而是政局动荡、社会骚乱、暴力冲突,甚至国家分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决抵御西方多党制、两党制、议会制的影响,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冶发展道路。

    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在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体现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向。

    第二、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有着与共产党共同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是广泛团结一切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力量。我国民主党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已经从具有进步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阶级联盟,成为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社会主义部分脑力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已经从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争取人民民主、实现民族独立的政党、成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已经从团结教育改造的对象,成为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参政党。

    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关键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引起中国社会群体利益结构的调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矛盾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社会群体、社会阶层越来越要求良性互动、公正合理。如何对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如何使新的阶层之间以及各种利益群体之间实现公正、良性互动,为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也为参政党利用其组织资源、扩展新的阶层并通过反映和代表他们的具体利益要求,发挥优势、体现作用提供了空间。参政党将成为实现公正互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凝聚新力量、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第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参政党的两大基本职能,它既体现政治权利,又反映政治义务。参政党通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体现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参政党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实现政党和谐、政治和谐的重要手段。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参政党具有的两大基本职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履行好这两个职能体现着参政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意义。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对巩固中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增强其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参政党基于其政治联盟性质及其所具有的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可以集中代表和反映自己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可以就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对党和政府一时还未注意到或注意不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执政的社会基础更加合理、公正和良性。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的实质,是在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前提下,在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本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进行民主监督。是参政党支持和帮助执政党和政府加强领导、改善领导、改进工作、完善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民主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监督作用的大小直接反映着民主的程度。

    实行民主监督,就是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和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改进政府工作,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同时,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支持和协助党和政府扩大民主,加强法制,除弊祛邪,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发挥参政党特点和优势,尽职尽责,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目标,它也应成为参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参政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通过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努力维护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第一、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工作,在顾全大局的同时,注意反映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维护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民主党派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团结面较广,联系面较大,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民主党派要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这也是新时期参政党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

    参政党要通过加强同各自成员的联系,做好通报情况、沟通思想的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的面越宽越好。要引导各自成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坚持以人为本,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情况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努力维护好社会稳定,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第二、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注重加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建设,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在4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参政党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更加坚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毫不动摇;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始终把发展作为参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能够把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合作共事能力,摆正位置,找好角度,协助执政党做好工作,为“三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搞好本党派自身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在多党合作事业总格局中“和而不同”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使整个社会资源兼容共生,形成整体力量,各方面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其达到一个最佳临界点;社会结构合理匀称,从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的分配到社会各阶层的合理布局、社会财富的增长和分配到的合理运用,使其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他们所联系的各部门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与这些社会阶层和群体也息息相关。如何使党派内部和谐稳定公正有序对全社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搞好党派内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做好参政党队伍建设是参政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一方面,在各党派内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机制,使内部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各个民主党派要在多党合作的总格局中,保持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充分代表各自的界别利益,形成参政党和参政党之间、参政党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协调、和谐。

    总之,我国的参政党在我国当前的政治格局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不断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生力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参政党能力建设可以通过在合作中参政,在参政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加强,积极探索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有效方式、途径、载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策出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康海忠
民建山西省委